本帖最后由 吕云洲 于 2020-6-24 15:47 编辑
吕状元赋 吕云洲
庚子暮春,节序清明,欣悉洛阳吕氏宗亲会,敬立大宋宰相吕公讳蒙正①状元纪念碑,感我族人慎终追远、尊宗敬祖、敦亲睦族、怀德报本之孝义,故撰此拙作,以世济其美,不坠家声,与宗亲诸君共勉。其辞曰:
伟哉斯人,生于名门兮,长于寒窑②,居洛之阳;壮哉斯元,工于诗文兮,勤于政务,伴君之堂。身入相府,屈一人之下;势倾天下,伸万人之上。登高一望,从者风靡,开盛世先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领承平气象。 若夫当其位卑之时,人微言重,许骑置以闻③;权贵之后,身显名扬,授总揽以广。温文尔雅,以儒学潜修,引领金榜;质厚宽简,以正道自持④,重振朝纲。小节莫拘,出言可道,赵普推许⑤;大节不苟,遇事敢言,太宗赐赏⑥。智者怀仁,治国齐家,心忧天下,有凌云之志;贤臣怀柔,教愚化贤,广济苍生,无私利之藏。内举不避亲⑦,泽被后嗣,一门推擢三相;外举不避怨,流芳百世,九州协和万邦。诸事莫可尽述,一言以蔽之,曰:公在其位,具云山风度,日月昭昭;公谋其政,盈松柏精神,乾坤朗朗。 况夫公以布衣至人杰,吾仰之弥高,慕其两朝事君;钻之弥坚,惊其三度拜相。思之愈深,终有所悟:承先贤之志,若参天之木,定有根基;启后世之风,宛怀山之水,必有滥觞。及至相公故里,亦有所获:入向阳门第,方知重光;进积善人家,犹闻馨香。后裔引以为荣,虽时过千年,谨守传家中正,治邦荣昌,辈出友恭克庆,继续永长;故境迁万里,不忘承其先绪,启以义方,代有科甲联登,声名远扬。当今之世,极位⑧不可求,勿忘初心,作族之英才;科举不复有,牢记使命,当国之栋梁。
庚子年孟夏初九日于退思斋
注释: ①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唐代规定举人进京应试须呈递文状,元者居首位,故名。中国历史上共有504名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②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村东北边旧有一座寒窑,相传为他年幼时被父亲赶出家门后,与母亲居住的地方,也称“吕蒙正读书窑”。 ③《宋史·吕蒙正传》:“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他中状元后,向宋太宗辞行时,皇帝有旨,告诉他有不便处理的事,可骑驿马前来上告。 ④《宋史·吕蒙正传》:“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意即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 ⑤《宋史·吕蒙正传》:“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吕蒙正与开国元勋赵普同在相位12年,得到赵普的推重并赞许。 ⑥《宋史·吕蒙正传》:“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意即遇事敢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上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⑦《宋史·吕蒙正传》:“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侄吕夷简、侄孙吕公著皆官至宰相。此外,他大量提拔与他意见相左但有才能的人(包括常说他坏话的同窗温仲舒),皇帝称其有雅量,自叹不如,民间则颂其“宰相肚里能撑船”。 ⑧最高官位,即宰相。
作者简介:吕云洲,号退思斋主,生于1957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峡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会员、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枝江市政协《枝江文史》期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黄柏之恋》、散文集《耕读横溪》等;编有昌明大师纪念文集《甘露》《为引源头活水来》《枝江文史》等;《玛瑙河赋》载《中华辞赋》杂志2017年第6期,《枝江赋》载《中华辞赋》杂志2017年第12期,《宜昌赋》载《速读》杂志2019年第2期,又于2019年2月16日载《三峡日报》。《金湖赋》于2019年7月3日载《三峡晚报》。《宅封记》载《速读》杂志202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