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29
版主
   
- 积分
- 2050
IP属地:广东省河源市
|
点评:多梦的江南《干枯的河》
阅读这首散文诗,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想起了我曾写过的一首诗《家乡的小河》,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忆往昔——/河水清清/岸上绿草如茵/牛儿悠闲/牧童做着童年的梦//想如今——河水已不再洁净/岸上蔬菜成行/牛儿消失/童年梦已成空”,“家乡的小河”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已与长大后眼中所见截然不同。人们虽然获取了眼前的利益,但典当的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干枯的河》同样地隐藏着一个深沉的话题——环保问题。只是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用触动心灵的诗句引导人们去思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
“一个猛子,扎入河的心脏。”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把“白云按入水中,伸手捞起蓝蓝的天。”人生活在这洁净的自然环境之中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作者开篇第一节,用极富动感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了那童年美好的自然生活环境之中。接着以下三节着重渲染小河的变化:“有关水的词句,在身后一一蒸发。”“蒸发”意味着从此消失。“脏兮兮的乌云”,“河床裂开嘴”,拟人化的手法,与前面一节中的“白云”,“蓝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小河今天的模样加深了印象。第二节中的“乌云”,“河床”是无生命之物象,作者的情感映射其中。第二节,情感递进一步,则用“牛羊”、“水鸟”、“几尾鱼”等生命之物,来承载作者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生存忧患意识。第三节:暗示人类生存处境:“波光粼粼的往事,从网眼漏走。”“搁浅的船,守着一支渔歌,慢慢老去。”绿色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大自然的无节制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自然季节现象反常,最大的罪魁祸首在于人类自身。值得深思。
这首散文诗,有着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寄寓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悲悯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