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小莲)截至8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禾实践队队员伍思洁已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的一个小山村里,以“推普攻坚”为主题,开展了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广普通话,讲扶贫故事——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不仅给平武县龙安镇的贫困户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普通话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更让伍思洁感受到在当前局面下,普通话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在贫困地区的推广有利于减少因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促进基础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而助力脱贫攻坚。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位于中国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滞后,是一个贫困县。而龙安镇则是当地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小镇,人口较少,教育资源紧缺,普通话普及率不高。基于当地的特点,伍思洁从实践主题和实际问题出发,制定了“说讲普通话”及“我说扶贫故事”等相关课程,将推广普通话和当地脱贫攻坚的先进事例相结合。另一方面,平武县政府街社区在得知伍思洁的教学需求后,也积极提供帮助,不仅带她走访贫困户,还特意将党员活动室提供给她上课辅导。伍思洁表示:“社区给了我很大支持,让我能更深入了解到贫困户孩子的现状,为我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便利。” 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到四点半,伍思洁坐上三轮车来到党员活动室,如期开展一天的教学辅导工作。很多贫困户的孩子都会到这里来上课,有的孩子还会提早在活动室里等待老师的到来。为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率,伍思洁把课堂分为“我来念生字”“我来讲故事”及“我们一起来对话”等几个环节,以通过互动和游戏,让孩子们都能开口说话,参与普通话的学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有趣丰富的环节设计,让一开始羞于发言的孩子们渐渐活跃。他们有时还会一起围着桌子接龙写故事,通过游戏方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可爱的民族口音,真诚的求知眼神,这一切都让伍思洁感受到普通话推广的深重意义——有利于拉近民族间距离,提升沟通效率;同时更有利于他们走出大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 除了普通话生字的纠音教学,伍思洁还将当地扶贫故事穿插在课堂里。在“我来讲故事”环节,伍思洁在讲述周边扶贫故事之后,还邀请孩子们来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故事。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自己身边的扶贫脱贫故事,也锻炼了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虽然有的孩子还带有可爱的口音,但是他们逐渐敢于放开自己去表达,用普通话分享自己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青禾实践队的推普课堂还在继续,扶贫故事仍未完待续。通过本次支教活动,伍思洁深刻感受到语言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普通话的推广让沟通更加顺畅。推普扶贫,教育播种,青禾实践队的队员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脱贫攻坚,在祖国不同的地方将知识与希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