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099|回复: 2

[风俗广角] 黑漆漆的梳妆盒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2

帖子

9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0-8-6 16: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钱河畔 于 2020-8-6 17:04 编辑


黑漆漆的梳妆盒
段秀江

    “噼……啪……”零零星星的的鞭炮声在下湾村响起来,夏奶奶依偎在床头,似有所闻,又不为所动。
    她颤着手一五一十的数钱,用橡皮筋扎好的“红版”是整整一百张,共有两扎,几年来都没动过,就放在旁边那个黑漆漆的梳妆盒里。梳妆盒是用上好的梨树做的,长9寸,宽5寸,高3寸,左侧有龙,右侧有凤,上盖雕刻着一束盛开的牡丹。整个梳妆盒漆上黑漆,龙、凤和牡丹勾着金边,在苦难的旧社会,这可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物品!这个梳妆盒是自己的嫁妆,后来送给哑巴媳妇,哑巴儿媳走后三十多年没人用。这几年孙子旺娃托人寄钱回来,梳妆盒才派上了用场。
    剩下的钱是多少来着?二万三千六百四,还是二万三千七百四?夏奶奶数了两遍没数清。“老了。”夏奶奶嘴里嘟囔着自言自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过了年,我都八十四了,也活得够本了。”她叹了一口气,准备再数一次。
    这时,堂屋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夏奶奶吓了一跳,连忙把手上的钱往被子里塞了塞。进屋来的是尚婆婆。
    尚婆婆是沿着屋前的礓碴坎上来的。都说下湾村当时修公路没有规划好,坎下的地势陡峭,可公路偏偏在坎下通过。村里人为出门方便,都扎堆似的在公路边建房。屋基场不够,公路里边的就凿山,公路外边的就用钢筋水泥打柱子,柱子立起来和公路一样平,然后心安理得地建起了房子。去年推进精准扶贫,村里又开山挖掘出一大块空地,易地扶贫搬迁,盖起了楼房一长趟,白墙黛瓦吊脚楼,齐排排的倒映在公路外波光潋艳的汉江河里,显得很整齐,显得很美观。村上安排,后山的贫困户都搬来,一人25平米,二人50平米,三人75平米分房子。镇上给村里争取配套资金,让公路边的各家各户改坡屋顶,搭屋檐马头墙,说是搞徽式建筑风格。这样也好,由此一来,村民们的生活也仿佛过得有滋有味。有识文断字的,出过远门的,茶余饭后,就在村里溜达溜达,认为自己这里也应该叫做凤凰城,是鄂西北的小凤凰城。
    夏奶奶和孙子旺娃过日子,是典型的贫困户,这几年,旺娃当“包工头”发了,在城里有房有车,再说他是贫困户显然不合适。奶孙俩就分家立户,贫困户夏奶奶精准识别人口仅剩她一人,村里就给她在坎下的易迁房分了25平米的房子,催着夏奶奶搬家,前提是坎上的老房子要拆除复耕。旺娃也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的催,却被夏奶奶一票否决。她问旺娃是否还得30年前的那场洪水,旺娃被问住了,不再提房子的事,只有和尚婆婆的儿子合计着,每年给尚婆婆三两千块钱,请她照顾奶奶。
    夏奶奶还是不愿意搬到新房子去住,一辈子清静惯了,坎上多好啊。好大一块平地,大块儿地里种麦子、红薯,红薯挖了,空出了预留行,开年了好种苞谷;麦子长到六七寸高,正在拔节,一行行青黝黝,几天前下的雪还没化完,零星的坠在麦苗叶梢,像一朵朵花儿。小块儿地里种着白菜、萝卜、香葱、蒜苗。这些麦地和菜地都是坎下各家各户的,也有夏奶奶的,有的简单的栽几小块石头做地界,有的也没栽石头,都乡里乡亲的,角角落落分得清。夏奶奶的家就在地边儿,她用山竹棍儿沿地边围成栅栏,防止鸡子钻进地里去偷吃庄稼。
    每天有太阳的时候,夏奶奶喜欢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看夕阳。夕阳很好看啊,红彤彤的一个圆轮落向河对面的山头,一寸一寸的没下去。光芒也不刺眼,还是七彩的。七彩的光芒柔和的洒在房屋右侧的麦地、菜地上,洒在屋脊上,洒在现实安稳的农家小院里,几只老母鸡探头探脑的走过来,回笼去。
    “旺娃要回来了。”尚婆婆大声说。
    夏奶奶一愣:“你说啥?”
    “你的孙子,旺娃,要回来了。”尚婆婆又大声重复一遍,她知道,夏奶奶这几年耳朵似乎有点聋。
    夏奶奶听到孙子的名字,立马来了精神:“旺娃在哪?”便摸索着要下床。
    “奶奶你慢点,早着呢。旺娃在电话里说,是自己开的车,晚上才能到,这回要接你进城里去住呢。”尚婆婆说。
    “城里啥住头?也不是没住过。”夏奶奶嘴上说,但也回忆在城里住的那几年。城里好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楼有电梯,一按按纽,不一会儿就到了十八楼、十九楼。楼下小区的院子很大,有各样的绿化树木,有小桥流水,有池塘、凉亭,池塘里养有金鱼,红的黄的金鱼一群群游过来,又游过去。也有人穿戴整齐,像电影里的伪军一样迈着脚,虚张着声势走过来走过去。旺娃说,奶奶,那是保安。旺娃每次从工地上回来,开着吉普车,说是这种车轮子大车子高,不挂底盘。夏奶奶总是记不住,说,啥子吉普车啊,鸡屁股车吧。
    旺娃一天都晚都在工地上忙,几天见不到一次面,媳妇喜欢到外面打麻将,回来了也不爱搭理人。进城时,夏奶奶抱着她的梳妆盒,想作为传家宝送给孙子媳妇。但是孙子媳妇翻着白眼说,现在啥年代了,谁还用这破玩艺儿,像个棺材样儿,难看死了。就随手丢到一边。夏奶奶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坐在凉亭发呆,没人理会她这个乡下的老婆子。
    慢慢的,重孙儿长大上幼儿园了,夏奶奶就闹着犟着回到了老家,这个梳妆盒是她的命根子,孙子媳妇不要,自然也带回了老家。“我的寿命咋这么长呢?”夏奶奶叹了一口气,想了想,现在重孙儿该有十几岁了吧。
“那是你有福气啊。”尚婆婆把棉靴递过去给夏奶奶穿上,又到厨房里打来一盆热水,递过一条毛巾,说,“奶奶,快收拾下,到我家去过年呀!”
    尚婆婆每年都要接夏奶奶到她家去过年。无论旺娃子回来不回来,总不能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守着冰锅冷灶吧。
    夏奶奶家可不是冰锅冷灶呢。早晨天还没亮,夏奶奶就披着袄子在灶膛里塞满了干柴,把头天晚上洗干净的猪头肉,合着切好的萝卜炖了一锅。这个时辰,猪头肉已经炖得差不多了,灶膛的火还没退,锅里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泡,香味从灶房到堂屋串来串去。夏奶奶说,“我不去,我做的有饭,要等旺娃儿呦。”
    “旺娃打电话说了,要赶天黑了才到,我又不是外人。”尚婆婆说。尚婆婆身体偏胖,风风火火,和夏奶奶年轻时一样的性格。看着夏奶奶下床洗脸,又抢着把洗脸水端出门外泼了,出门时,门槛拌了一下,一个趔趄。夏奶奶说:“你年纪也不小了哦,谁和你抢呢。”“咋不是,过了年,你八十四,我六十三,老了呦。”尚婆婆打心底敬重夏奶奶这个要强了一辈子的人,回过头来笑了笑,“还是要多做活儿,多做活儿身体好,也能和你一样长寿呢。”
“快把灶膛的火退了吧,过年咋能让你一个人在家呢。”尚婆婆又说。
    “不慌,不慌,我对子还没贴咧。”夏奶奶拉住尚婆婆的手不放,满脸的笑,笑得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右眼角上的那块疤也比原来好看了不少。尚婆婆摇了摇了头,拗不过,随着夏奶奶走到板柜前。
“奶奶,你买这么多火纸做啥呢?”揭开板柜,尚婆婆有些惊讶。板柜过去是用来装粮食的,能装五斗六升稻谷或者三百六十斤麦子。现在粮食装的不多,夏奶奶用它装了火纸,一捆捆把板柜塞得满满的,旁边剩余的一些缝隙,又塞了些鞭炮、把香,蜡烛。
    “做啥呢,给自己花呗。”夏奶奶嘴里念着,并不理会这一堆火纸,而在板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叠对联来,有五幅。夏奶奶把最上面的一幅对联拿出来,其它的又放回了原处。“每年都买了对子,旺娃子没回来,我就没贴呢。今年要回来了,你快帮我贴上。”夏奶奶说。
    尚婆婆帮着夏奶奶贴对联,心里还想着火纸的事。汉江沿岸的风俗,人们喜欢把毛竹枝叶制成的纸叫做火纸,制好的火纸切成一尺长五寸宽,一捆一捆的绑好。祭祀之前拿出来,找一个民国时期使用的铜钱,用铜钱在火纸上盖印,盖过印的火纸就是纸钱了。谁家的老人去世了,就要用大量的火纸印制纸钱,用纸钱封包袱、制元宝,烧纸上香,让去世的老人带走,用作盘缠。活着时穷了一辈子,死了总要当回富鬼!纸钱印得多,过奈何桥、走阎王殿,到阴曹地府也不愁没钱花了。
    夏奶奶搅好一碗浆糊端过来的时候,尚婆婆已经搬来梯子,爬了上去,接过夏奶奶的浆糊,用刷子在浆糊碗里蘸了蘸,呼呼呼在门枋门楣上刷了起来。然后又接过夏奶奶递过来的大红对联往上贴。
    上联:苦尽甘来望门外已经新春;下联:知足有福看屋里依然旧景。
    对联是请隔房表弟刘老爷子写的。刘老爷子是教书先生,退休前常给各家各户写对联,这几年,刘老爷子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对联写得少了,村民大多从集镇上买对联,买的对联是印刷品,镶的金边字体,还印有鱼啊鸟啊各类图案,花花绿绿,耐看,但内容往往千篇一律,夏奶奶不喜欢,每年还是买好了红纸,请刘老爷子写一幅。刘老爷子写的好啊,字写得方方正正,匀称,透着墨香,有味道。只要贴上了对联,亮起了门灯,这过年就有年味了。可是这上下联好像贴反了啊,夏奶奶不识字,尚婆婆大字只识得几箩筐。管它呢。
    夏奶奶看着尚婆婆贴对联,发着呆,把自己这辈子像过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年轻时嫁到下湾村,一直过着穷苦日子,1959年饿饭,丈夫死了,孩子死了两个,剩下旺娃他伯一颗独苗,好不容易守寡把独苗养大,家里穷,娶了个哑巴媳妇,有了旺娃,指望着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没想到儿子害了一场病,治不好,也死了。哑巴媳妇改嫁后,自己带着旺娃过日子,取名叫旺娃呢,指望着他长大了能把这个家兴旺起来呢。(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段秀江,男,湖北郧西县人,农历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长期在县市区党委工作部门工作,文学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省、市级媒体副刊。
通联: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委党校  段秀江
邮编:44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2

帖子

9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0-8-6 17: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钱河畔 于 2020-8-6 17:06 编辑

夏奶奶的电影里,回放最多的还是旺娃。

旺娃小时候是个调皮鬼,可不让人省心。夏奶奶记得后山山佬儿是村里的学校,学校旁边有一片竹林,竹林的西北角,有一个清泉眼,泉水咕噜咕噜的从泉眼里往外冒,源源不断的透着凉气,滋滋的,沁人心脾。小时候,旺娃就在这所学校里读书上课,下午放学时,老校长拿起铁棍,在一个细圆铁桶上“铛铛铛,铛铛,铛”的敲六下。铃声响起,学生娃子们就蜂拥而出,旺娃往往冲在最前头。冲在前头不是回家,而是撒着欢儿冲着凉泉眼跑过去,冲着凉爽跑过去。三两个农家小媳妇把衣裤挽得高高,露出白花花的大腿。小媳妇们挥起棒槌洗衣服,欢声笑语响起一片。旺娃等一群学生娃儿跑过去打起了水仗,相互用手泼水,你把我的衣裳打湿了,我把你的衣裳打湿了,也把洗衣服的小媳妇的衣裳打湿了,引来一片嗔骂声,野到天快黑了也不知道回。

夏奶奶不放心就来找,找到了就扯住耳朵往回拉。

泉水顺着水渠奔腾而去,水渠下是一块一块的稻田,稻田层层叠叠,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如龙鳞般逶迤。沿着水渠的路上走,一两朵桐树花飘下来,落在水渠里,随着清泉水缓缓流过,旺娃追着桐花走,时不时蹲下来,把搁浅的桐花顺一顺。有时,还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做一个小纸船,放在水渠里流啊流。

“豌豆拔过,割麦插禾……”端午节前后,杜鹃鸟鸣声响过层林。扬麦场上,厚重的石碾滚过,晒干的豆秧伸展了腰肢,豆角裂开,豆子一粒粒蹦了出来。旺娃折一节麦杆儿,麦杆儿的一端划成喇叭形状,盛一粒豌豆,竖着脖子吹,让豆子欢快的在麦杆的顶端跳舞。田地里,麦子收割了,农民戴着草帽,轻轻的扬起了牛鞭。犁铧走过,麦茬不情愿的翻过身去,露出脚底下黄色的泥土。清泉水哗啦啦的流过来,在黄土地上漫灌,犁耙水响,半晌功夫,麦地有些慌张,渐渐驯服地变成了水田,新鲜泥土的芬芳顿时弥漫在田野的上空。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旺娃嘴里喊叫着,是在念着老师教的诗歌吧。

清泉水缓缓流动,日夜不息。清泉所到之处,几百亩挂在山坡的水田显得格外滋润。

现在呢,山,还是那座山,杜鹃鸟的啼鸣声若隐若现,然而,学校早都搬到坎下的公路边上了,山坡的水田变成旱地,泉水渠似乎找不见踪影,割麦插禾的场景不复存在了。年前,夏奶奶没事瞎转悠,转悠到后山,看到田地里的庄稼有些杂乱,看到野草疯长,看到过去土墙的农舍翻盖了砖瓦,铺设了水泥地面,却稀稀落落,大门紧闭,看到一条黄狗摇尾走过,汪汪的叫上几声,看到隔房表弟刘老爷子蹒跚着开门走出,在院角探出头来,问道:“你是谁啊?”浑然不知面前的就是一起生活多年的老嫂子。

变了,都变了。村里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地里的庄稼没人打理,留着七老八十的老人有什么用呢?夏奶奶又叹了一口气:“我的寿命咋就这么长呢?”

夏奶奶还记得,旺娃9岁那年,村子里还没通电,到了夜晚,一河两岸都是漆黑一团。一个晚上,要死的老天还在不停的下着雨,旺娃子在煤油灯下写了一会儿作业,就吵着说:“奶奶,我又要撒尿。”“你去吧。”夏奶奶说,“懒牛懒马屎尿多。”

“奶,奶,你快来,看河那边是啥?”旺娃刚一出门就大呼小叫起来。夏奶奶慌了神,连忙起身去看。只见河对岸的扁头山上,有一条火龙,长长的、巨大的火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火龙在扁头山上窜来窜去,看不清农户的房子,只在火龙的映照下,略微看得见山的轮廓。奇了怪了,又不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哪来的火龙呢?但是火龙还在山上窜动着,又过了七、八分钟,才渐渐消失在山那头的天际线间。

第二天凌晨,夏奶奶和旺娃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惊心动魄的场景——汉江河发大水了。这里的山分别是秦岭、巴山的余脉,但没有因为是余脉而山势渐缓,依然挟带着秦巴山的剽悍之风,陡峭而险峻,刚劲而奇伟。两岸青山挟持,汉江河水流湍急,但水量大时,却因“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而不得不变得温顺。河岸狭窄,水流不出,就漫上山来,上演一幅“水漫金山”。

对面扁头山,沿河住着不少农户,人们大多抱着被褥、衣裤,牵猪拉羊逃到半山上,焦急的张望,有的还跪地祈祷,祈祷河水不再上涨,不要淹了房屋。一江河水还是漫了上来,慢慢的涨到了门槛,泡湿了墙根。

水还在涨,不一会儿,一户人家的后山墙泡跨了,一面墙倒了下来,几面墙倒了下来,轰隆一声,房屋上的檩条、瓦片砸下来,砸得得水面一腾烟尘一个巨浪一个漩涡,倾刻间化为无有。又是轰隆一声,接着又轰隆了一声,接二连三倒了七八户人家的房屋。狗在狂吠,人在嚎哭,空气中传来绝望的声浪。

那一次发大水,下湾村公路跨了一大截,公路边的观音庙也泡跨了,庙前有棵老冬青树随着公路的塌方,被连根拔起,一头栽进河里,不见了踪影。

夏奶奶还是随着尚婆婆去了尚家。

去尚家不远,但有两三百米礓碴坎儿。礓碴坎儿用石条浆砌,用水泥勾缝,两旁栽了一排刺槐树,树有碗口粗,两棵树之间捆绑着木棍,算是栏杆。

尚家的房子顺着公路盖的。挨着礓碴坎儿,靠着山墙,整齐摆布的就是那一长趟易迁房。楼顶都改成了坡屋顶,搭有屋檐马头墙,白墙黛瓦。夏奶奶知道,她的房子就挨着尚家。尚家是大家人口,就把两套房子打通,一边儿是双扇的铁门,开着,一边儿准备做门面,除掉了窗子,安装有两卷卷闸门。整幢楼的外墙贴着白色的墙砖,太阳一照,反光得有点晃眼。门前散落着鞭炮屑儿,门口两侧水泥地面上各挖了一个窝,栽了两兜千年矮。

尚家的门上也贴着对联,上面写着:

交通基本靠走走南闯北赚钱赚福;

娱乐基本靠手手机微信诚信致富。

夏奶奶不识字,但也看了一眼,知道也是刘老爷子写的。

尚家的儿子儿媳都在家,儿子正搬梯子挂灯笼,一把夺过大孙子的手机,让帮着扶着梯子。小孙女儿坐在火盆边,手机支在凳子上,在看动画片,还有一个小孩儿是邻居家的,刚点燃一个炮竹,双手就紧紧捂住耳朵。夏奶奶跟大伙儿打了声招呼,就随着尚婆婆走进了堂屋。尚家儿媳从厨房里探出头冲夏奶奶笑笑,双手在围裙上揩了揩,端来一杯水。

“把我当客呀。”夏奶奶接过来放在桌子上,随即颠着脚进了厨屋,一屁股在灶门前坐了下来,说:“我来烧火。”

“烧什么火啊?咱家都没用柴火灶了。”儿媳说,“奶奶你看,开关一扭,液化气火苗旺着呢!”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晌午了。堂屋正中支起了方桌,摆上了猪头肉、蒸丸子、蒸油馍、蒸牛肚、蒸羊脸,蒸藕荚,共七大碗,桌子四方摆上了十副筷子、酒盅,一把铜酒壶放在右上角,里面装的柿子烧酒早已烫热,冒着热气。尚家儿子让大孙子斟酒,酒要每次少斟一点,酒过三巡,不能碰着凳子,是接列祖列宗在席上坐着呢。然后烧纸上香,在堂屋后方神龛前烧火纸,三张一叠的烧,一柱香上在神龛的香炉里,香炉上方挂着寿比南山的挂画,挂画上空出了一块,用红纸写着“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还有“招财童子”、“赐福郎君”、“尚氏宗亲”、“诸大百神”等字样;一柱香上在大门外的墙壁上,插在钉在墙上的竹筒里。上完香就放烟花炮竹,一大捆浏阳鞭炮铺在院子里,两大筒烟花摆在院子里,同时点燃,鞭炮在院子里炸开一片红云,烟花冲到半空中炸出一串彩珠,一家老少涌到屋檐下捂的捂耳朵,咧的咧嘴,笑着。

敬了列祖列宗,该一家人团圆了,儿媳又上了六个热菜,桌上摆成了“十三花”。

旺娃恰在这个时候来了电话,发的是微信视频。视频里,旺娃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一个圆乎乎的脑袋,身子有些发福。旺娃在他媳妇的娘家吃团圆饭,和岳父岳母老婆孩子大舅子二舅子一起,看起来还热闹。旺娃视频发给尚婆婆的儿子,让奶奶接电话,重孙子也凑着头来喊老太老太,都囔着嘴做鬼脸,旺娃说,他吃过午饭就往回赶,粮啊菜啊都带的有,让奶奶不必操心。夏奶奶说,你还记得奶奶我就知足了,你们都成了家立了业,重孙也长大了,我的任务完成了哟。夏奶奶说着说着,嘴咧了咧,看不出是哭还是笑。

天还没黑,旺娃带着两辆鸡屁股车回来了,一辆他自己开,带着老婆孩子,一辆是他大舅子开着,带着二舅子,还有两个人不认识,旺娃说,是他公司的人。旺娃几年没回来了,但是与乡里乡亲的交情还在,他一回来就打电话,呼朋唤友,把左邻右舍都叫到他家吃饭。把刘家老爷子也接来了,尚婆婆一家也不能落下。晚饭是尚家儿媳帮忙做的,满满两大桌,大过年的,交警也不可能到乡下查酒驾啊,一屋子人放开了肚子,“七啊七啊、八啊八啊”的划拳赢酒。

夏奶奶在桌子上坐了一会儿,就下席了,一个人坐在火盆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满意的笑了。她想着地里的麦子,麦子拔节长高,总有风吹来、雨打来,还有冰霜雪花侵扰,虫儿鸟儿偷蚀,但是还是在长高拔节,然后结穗儿,穗儿结了,总有一些颗料饱满,让农民收割了,收割了,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她想着几年来相依为伴的老母鸡,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老母鸡呢,它的使命也完成了吧。夏奶奶又想着门前有汉江河,河水流啊流啊,怕是有万万年了,人的寿命有万万年吗?就连河边的土墙老屋还是被水淹了泡塌了?房屋塌了一茬又盖了一茬,人也是一茬一茬的啊。她又想着自己,忽然又笑了,叫重孙子过来,在他的脑袋上摸了摸,又摸了摸……

夏奶奶想够了,一个人走进睡屋,在床上半躺着。黑漆漆的梳妆盒还在,钱还在,就又数了一遍,这次数清了,是二万三千七百四。她又笑了笑,满意的笑了笑……

“七啊七啊八啊八啊”, 堂屋里,划拳赢酒的噪杂声仍然一浪高过一浪。

板柜里,香啊火纸啊摆放得整整齐齐。

后山佬儿清泉眼的泉水咕噜咕噜的往外冒,凉滋滋的。

门前的汉江河,河水翻着浪花,映照着年夜的灯光,波光粼粼……

夏奶奶无疾而终。

陪葬她的,是那个黑漆漆的梳妆盒。

第二年,夏奶奶的老房子拆除了,原址新建了一幢楼房,挂了个牌——下湾村安幼养老中心。是旺娃拿了三百多万建成的,聘请的中心主任是尚婆婆。


作者简介:段秀江,男,湖北郧西县人,农历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长期在县市区党委工作部门工作,文学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省、市级媒体副刊。
通联: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委党校  段秀江
邮编:442000  

邮箱:6832358@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324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4-4-21 23: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