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
楚天都市报
8小时前
楚天都市报8月11日讯(记者肖杨 实习生隗薇 通讯员余艳军 刘细松 王东)“同学们请看,这是大别山一个奇特的植物,名唤‘九死还魂草’……”近日,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项俊教授,一手拿着拍摄杆,一手拄着登山杖,在大别山上起了《植物学》野外直播课,“其实这是植物界的‘抗旱冠军’卷柏,这种蕨类植物可以在枯萎的状态下保存数月之后,遇到水分还能重新舒展……”
今年57岁的项俊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的专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鄂东大地,为了给学生们上好《植物学》这门课,背着方便面遍寻大别山的林海松涛,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他也被该校师生亲切称呼为“方便面教授”、“科学导游”。近日,项俊教授被学校推选为2020年“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妙语连珠
把《植物学》上成金课
“教学不能做书本的传声筒,而应是一门艺术。”秉持这样的育人理念,项教授的课堂生动幽默,让学生大呼过瘾。
节外生枝、色厉内荏、青梅竹马、竹苞松茂……项教授讲枯燥的植物学时,有趣的典故和趣闻往往信手拈来。在讲到中药材龙葵时,他说“一般而言长叶子的地方,就是植物的节,可偏偏龙葵的花枝和果枝是生在节外的。”随即他幽默发问,“到底是先有这个植物,还是先有节外生枝这个词?”在讲中药扛板归时,他笑道“扛板归这个名字一看就是有故事的植物。”“扛板归、蛇倒退”,随即他娓娓道来该药清热解毒的民间典故,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一位药学家想找“老鹳草”进行研究,在校园里找到项教授帮忙出野采集,项教授说,“你别动,脚下踩的就是要找的‘老鹳草’。”这个小插曲也被拿来教导学生,“打牢基础很重要,否则面前有宝眼不识。”
项教授所讲授的《植物学》为湖北省“优质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去年又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案例和省级一流课程,课程建设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学生普遍反映,“事例鲜活,听得进,学得好,用得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