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黄梅】我县大干快上 奏响灾后重建“四重奏”
黄梅广播电视台 今天
【导语】今年入梅强降雨,导致我县受灾严重,全县受灾人口68.7万人,因灾伤病2019人,死亡10人,因灾倒损房屋269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超七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5.2亿元。我县坚持不等不靠,大干快上,合力奏响防汛、防疫、自救和重建的“四重奏”。
灾后,我县着重于抢保生产第一时间组织抢收、抢排、抢管、抢调、抢修、抢种。加强劳力组织及农机调度,抢收已成熟早稻、春玉米等在田作物10万余亩;投入排涝机组1900余台(套),抢排被淹或受渍田块50余万亩;及时洗苗扶苗9万亩,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或叶面喷肥60万余亩,畜禽免疫接种19万头(只);调运水稻种子103万斤、畜禽种苗5.5万头(只),已全部免费发送到群众手中;改种水稻6.47万余亩、杂粮0.35万亩、蔬菜1.14万余亩、其他作物1.0万亩,绝收田块已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抢种工作。深入开展进企业攻坚行动,帮助85家受灾工业企业抽水排涝、维修设备、修复道路、合理保赔,受灾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
着手于快抓修复。投入1100万元,对长江干堤、西隔堤、龙坪水库、永安水库、古角水库、梅济闸、新县河等236处风险隐患进行应急修复,恢复各类供水管道202处。投入1400万元,组织3500人、180台套机械,填挖土方5万方,清理山体滑坡400余处,抢通国省干线9处、农村公路120处。制定了《因灾倒损房恢复重建修缮实施方案》,县财政拿出206万救助资金,对3305间因灾倒损房屋重建修缮进行补助。受灾严重的大河袁山村等地倒损房重建工程, 8月2日已开工建设。
着眼于治优环境。为防止灾后大疫、抓实秋冬季疫情准备,我县在7月底全面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在县城区建立网格作战、常态巡查、县镇一体、同奖同罚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社区吹哨、单位报到”“门前四包”“庭院三包”等制度,在14个片区全面开展清脏、治乱、拆违、控污、增绿、强基六项行动。统筹5.97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五清”行动,101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坚持长江防汛和岸线整治两手抓,长江沿线5个乡镇共出动打捞船300余台次、垃圾运输车480余台次,累计转运各类垃圾杂物近2000吨。全面完成长江岸线除草除杂,完成沿线村庄规划和整治工程招投标工作,背水面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着手实施。
着力于补强弱项。这次特大汛情,充分暴露出了我县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短板,针对短板弱项,我县组织发改、财政、应急管理、水利湖泊、交运、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迅速开展可研,共谋划131个水毁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81亿元,其中总投资4.5亿元的考田河水毁修复工程、长江干堤八一大闸新建工程被列入全省灾后补短板重点工作。利用防汛之机,全面完成西隔堤堤身除草除树除杂,划定项目建设红线,同步开展征地拆迁工作,预计9月中旬开工建设。近期我县启动实施了第二轮水利补短板“三年计划”,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源头治理,切实提高我县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本台记者:毛华山 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