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要闻】全市大健康、文旅产业暨地标优品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刘欲晓代表黄梅县作交流发言
黄梅政府 昨天
导
语
9月1日上午,全市大健康、文旅产业暨地标优品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欲晓作了题为《擦亮文旅相彰的“黄梅新名片”》经验交流。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擦亮文旅相彰的“黄梅新名片”
黄梅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以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抓手,借力资源禀赋,厚植文化底蕴,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深谋精研抓策划
一是高位推动。组建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每年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筹集黄梅戏发展基金1000万元,从制度层面、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二是高点布局。投入170万元编制完成《黄梅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投入2100万元完成非遗文化旅游区总规、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
三是高标谋划。围绕国家文旅康养提升工程,策划“十四五”文旅健康项目97个800亿元,完成高铁新区旅游综合体、“一河两岸”步道公园、滨江生态旅游休闲区等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预可研。
二、深挖内涵建景区
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推动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
一是以非遗为主题打造北部文化旅游核心区。与鄂旅投公司合作,8年共投入32亿元开发五祖非遗文化旅游区,计划年底全面完工。同步推进四祖、老祖、南北山、养马岭等景区建设,创建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3家。五祖镇成功入选湖北旅游名镇。
二是以农业为元素打造中部农耕文化展示区。引进九坤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4万亩超大型农耕文化产业园——濯港太白小镇,已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共有展品3000余件,为中部地区最全。
三是以戏曲为韵脚打造沿江特色文化体验区。采取PPP模式,在小池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戏曲文化小镇,展现“清江烟雨夜,黄梅戏中情”文化景观。目前完成投资4.1亿元,计划明年建成运营。
三、深度融合强链条
一是提标农旅融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标优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景”。两万亩蓝莓形成十里观光长廊,被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蔡山梅苑、大河袁夫稻田、杉木邢绣娘生态园、苦竹青山绿水和牛牧牡丹园使田园成为风景, 柳林商子塆等古村落改造让乡村更有乡愁。
二是提速康旅融合。积极拓展“修心+养生”“户外+养生”“武术+养生”模式,挪步园避暑山庄、柳林玫瑰谷成为康养目的地。10万人常年练习岳家拳,《武穆遗书》演绎新传奇。
三是提质商旅融合。县游客服务中心、黄梅购物广场、宏辉商贸城等旅游配套工程扎实推进,黄梅“十大名菜”“十大名店”新鲜出炉,创建3A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4家、星级农家乐50家,“吃住行游购娱”品质不断提升。
四、深耕市场活营销
一是品牌促销。制作完成《古韵黄梅唱新声》《黄梅有戏》等宣
传片,建成“黄梅文旅云”数字平台,实现全媒体推送、全矩阵宣传、全网络互动。投入100万元打造“黄梅戏牌”“黄梅戏故里”两大县域公共品牌,完成53大类商标注册工作。
二是线路促销。主动融入大别山旅游圈,用心培育“一县一线”,以北部横山旅游公路为主轴,精心包装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观鸟“四季游”,与庐山等景区联合推介非遗文化三日游,实现客源互送、资源互享。
三是活动促销。积极对接“与爱同行、惠游湖北、乐游黄冈”活动,县内A级旅游景区暂别“门票经济”,全部免费开放,撬动综合收入。8月7日以来全县接待游客过25万人次,旅游消费持续回暖,社零总额大幅上扬。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精神,以文化为魂、山水为体、旅游为形,全力擦亮文旅相彰“黄梅新名片”,加快由文化大县向旅游强县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