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产品展示区。 9月1日,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启用活动在武汉未来科技城举办。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正式启用,将打造立足武汉、辐射全国的鲲鹏计算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设成为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竞争力较强的鲲鹏计算产业示范区,共同开创中国计算产业新时代。 华为加快鲲鹏计算产业在汉规划和建设 华为高级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4月30日武汉市和华为公司签订了“联合打造鲲鹏生态,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合作协议的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推进。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是为湖北生态伙伴共同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而成立的组织,希望通过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加快鲲鹏计算产业在武汉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武汉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入鲲鹏生态体系,这次双方的合作将提速武汉市新基建发展,推动武汉市“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迈向新高度。 推进计算产业布局,发展鲲鹏计算产业集群 启用活动上发布的《武汉市鲲鹏计算产业推进计划》明确四项重点工作: 第一,建设长江计算整机生产线,联合打造长江计算平台。 第二,建设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由武汉工控集团和华为合作,联合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的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将为国内科技型企业和生态伙伴提供鲲鹏创新研发、迁移适配、测试验证、人才培养等相关服务。 第三,建设鲲鹏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入驻,近期重点建设未来科技城园区,满足配套企业的入驻需求。 第四,开展鲲鹏创新应用示范,支持市直部门政务优先使用鲲鹏的政务云服务,推进相关软硬件厂商对接、架构迁移。 华为方面认为,联接和计算是未来智能世界发展的基础,缺一不可。未来30年,计算产业是下一个发力点,预计到2023年整个计算产业在全球有近2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在中国则超过1.1万亿元。而“鲲鹏”是未来计算产业的树根。 瞄准建设国际一流的武汉超算中心,华为和中国信科项目合作已落地,总投资4亿元的长江计算服务器整机生产线建成投产,2年后完全达产,将具年产7万台服务器、14万台PC的生产能力。邓泰华介绍:“华为目前在全国总共有12个鲲鹏整机合作伙伴,‘长江计算’是第12家,面孔最新,发展速度却最快。” 武汉将力争3年内打造2个百亿级计算产业园区,并支持长江计算及鲲鹏生态链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力争把“长江计算”打造为全国驰名的计算品牌。 打造全国性人工智能试验区标杆 “人工智能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全球同线起跑,人工智能发展快或慢,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未来,错过了就会错过一个时代。”邓泰华介绍。 为加快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标杆,在活动现场,武汉市与华为签署《联合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此举将发挥武汉地区科研院校人才和科研能力,汇聚政务和行业数据资源,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领军作用,在区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聚集,赋能传统行业,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水平提升。 “鲲鹏生态”助力武汉数字经济 为把握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代表签订《联合发展鲲鹏生态的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鲲鹏计算平台领先的技术能力,携手产业合作伙伴一起构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共同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的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促进武汉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同时,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还与武汉市互联网行业联合会、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等5家协会进行了合作签约。 “做发动机的、做底盘的、做零部件的,大家合作造一辆中国人自己的车。”代表达梦数据库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梦渠道管理部副总经理卢亚波这样比喻一众企业加入“鲲鹏”生态。这家武汉企业目前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 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集团、研制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的中地数码等,也都纷纷加入“鲲鹏”生态。 依托该创新中心,长江鲲鹏计算产业将逐步建立完善的开发者和产业人才体系,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推动鲲鹏技术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加快形成从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