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抗战精神,做到“五”“坚”不催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这是个值得被歌颂的日子,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个值得被尊重的日子,它意味着3500万英魂为世界和平所付出的伟大代价;这是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它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命运的历史转折;这是个值得被学习的日子,它意味着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能引领我们“五”“坚”不催。 一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之情比任何时代都更广泛、更热烈、更持久,正是这种信念,这种为尊严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家国而战的决心,才让我们不畏炮火、浴血奋战、砥砺前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志存高远,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二要“坚”持奋进,团结一心。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团结一心、认真履职、主动担当,学会协作、懂得协调、善于协商,形成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局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量,绘就最大“同心圆”。 三要“坚”强意志,不畏艰险。抗日战争时期,多少有志之士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前线;多少英勇将士浴血奋战,毫不犹豫地挺身向前。不畏强暴、永不退缩,他们前仆后继,焕发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与大无畏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传承这种不畏磨砺、不怕苦难的精神,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在群众利益面前,要敢于担当,能挑起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的“铁担”。 四要“坚”守初心,为民奉献。抗日战争时期,有在危急关头托起炸药包的董存瑞,有在断粮数日下也宁死不屈的杨靖宇,有临危不惧纵深跃下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抢眼的黄继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太平盛世,永怀赤子之心,永葆奋斗精神。 五要“坚”信希望,永不妥协。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无休止的战火、面对敌人的贪婪暴虐,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始终怀着坚定的必胜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坚定信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抗战精神为基石,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