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荆门市轮滑运动发展规划(纲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轮滑运动呈现快速发展之势。轮滑作为休闲和健身项目,在青少幼儿中广泛普及。竞技轮滑水平也有显著提高。轮滑运动以其阳光、时尚、环保的健康形象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轮滑竞赛制度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以轮滑器材生产为主体的轮滑产业已形成规模。 在国内外轮滑运动“形势大好”的大背景下,我市轮滑运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更大的发展机遇。为保证轮滑运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荆门市轮滑协会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规划思路和发展方向,在对轮滑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制定出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以竞赛工作为核心,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体教结合,加快市场开发,促进轮滑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二)积极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实现我市轮滑运动新时期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发展战略。服务大众健身,服务青少幼儿阳光体育,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组织建设 1、地方协会与团体会员 协助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区、县建立轮滑协会。提高协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强指导、服务职能。根据荆门市轮滑协会章程,制定团体会员管理办法,吸纳达到标准的轮滑俱乐部、学校、公司加入荆门市轮滑协会,四年内力争使荆门市轮滑协会团体会员数量超过100个。 2、专项委员会 荆门市轮滑协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全面完善协会运作机制,充分吸纳社会各方面人士广泛参与,成立各专业委员会。采用自荐、竞聘的方式让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能力,愿意为轮滑运动做奉献的轮滑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项委员会领导职务。 (二)制度建设 1、起草、颁布、实施《荆门市轮滑运动示范单位(校园)》评选标准。 2、起草、颁布、实施《荆门市轮滑运动基地评选管理办法》。 3、起草、颁布、实施《荆门市轮滑运动装备准入制度》。 4、起草、颁布、实施《荆门市轮滑运动教练制度》。 (三)城市轮滑 1、挖掘轮滑文化,宣传轮滑健康、时尚、环保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轮滑运动在荆门的发展,四年内,争取全市参加轮滑运动的人员达到50000人以上。 2、鼓励各市、区、县修建轮滑场地和设施,组建高水平轮滑队,办好轮滑赛事活动。 (四)校园轮滑 1、以组织阳光体育“轮滑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积极促进体教结合,推动轮滑运动在学校中的普及,让在校师生深入了解轮滑运动,根据学校条件选择适宜的轮滑项目。 2、提供技术力量,协助学校规划建设轮滑活动场所,编写校本教材,使轮滑成为特色学校长期坚持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四年内,力争全市城区学校参加轮滑运动的比率达到70%以上。 3、四年内,投入部分资金,重点扶持部分院、校、园开展轮滑运动。评选20所院、校、园为荆门轮滑运动示范学校(院、园)。4、扩大对外交流,组建荆门市少幼儿轮滑队,积极参加国内外轮滑赛事,为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人才、为优秀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积极创造条件。 (五)人才培养 1、完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制度,逐步提高轮滑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用四年时间为我市培养:1)国家级、高级、中级和初级轮滑教练员300名以上;2)一级、二级裁判员100名以上。 2、运动员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一步加强运动员培训,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完善运动员考核、评级和年度注册制度。逐步成立稳定、专业的竞赛团队。 (六)轮滑产业 1、加强与轮滑企业合作,大力扶持品牌企业。 2、打造品牌商业赛事,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轮滑活动中,增加赛事无形价值,增强协会造血功能。 3、加强轮滑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轮滑特色区、镇。通过考核、评估重点扶持、建设一个轮滑特色区、镇,开展轮滑旅游、观光和轮滑运动、体验。 (七)对外交流 1、建立与国家、省轮滑组织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各种轮滑锦标赛和各类会议,不断提升荆门轮滑的影响与地位。 2、加强与周边地区轮滑组织的联系,创造条件举办和参与地区轮滑交流赛,使之成为传统赛事。 3、邀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运动员来荆指导、交流。 (八)信息开发 1、利用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及时发布协会相关信息,使之成为协会权威信息发布的窗口、专业技术推广的平台、轮滑爱好者交流互动的乐园。 2、条件成熟时推出运动员网上注册系统,建立轮滑运动员综合数据库和优秀运动员展示平台。 3、建立荆门市轮滑协会会员数据库。 4、建立荆门市轮滑运动示范单位(学校)数据库。 5、建立荆门市轮滑协会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数据库。 荆门市轮滑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