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到语言组织、口语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组织开展辩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了解社情民意,更有利于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地第一粒扣子”。8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地方式给巴东县地学生们开展了一次辩论赛。 
图为志愿者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辩论赛做准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玲旭 摄
找例子,解释辩论的意义 “同学们有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吗?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个男生回答道:“我知道,它讲了一位老人失去了马,可后来丢的马不仅回来了,还带了一匹马……””对,那我们截取故事的前半段,塞翁丢失了马,我们能说这是件坏事吗?“学生们沉默着认真思考,答案不一。随后,志愿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从当下丢了马这个角度来看是坏事,但是换个角度,从未来来看,丢失的马可能会带回来另一批马,这就是一件好事。志愿者旨在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思维不局限了,心胸也自然宽大,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看视频,领略辩论的魅力 志愿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观看过相关的辩论赛视频,综合考虑下,志愿者选取了综艺性较强的辩论赛视频《奇葩说》,以及较为正式的辩论赛视频《新国辩》。在激发学生辩论兴趣的同时,也便于学生对两种不同的辩论模式加以区分。观看特定的视频后,志愿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两种模式的区别。“同学们觉得这两个视频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呢?“一个女生答道:”第一个比较有趣,更容易理解;第二个比较正式,比较严肃一点,然后感觉他们懂的好多啊!“”对啊,感觉他们就没有不会的?“”我们可以做到吗?“学生们震惊于选手们的庞大的知识量以及超强的应变能力。但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质疑。
学方法,准备辩论的资料 这个时候,志愿者们适时的向学生们做出了解答——只要认真找资料,也可以变得很厉害。辩论不仅仅需要当下储存的知识,更需要赛前了解的知识。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精通所有的事物,这就需要在赛前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整理工作。这同时,也是在拓宽知识面,提高思辨能力。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找资料,变得像辩手那样厉害。趁热打铁下,志愿者们具体介绍了比赛的题目、规则及流程,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自觉地分成了两大组,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开始了紧张的资料准备阶段。
打比赛,获取辩论的经验 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学生们迎来了正式的比赛。比赛的题目为“逆境/顺境哪个更能让人成长?”围绕着辩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辩。“‘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激发人的潜能,不能忘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至理名言》中提到:苦难磨练一些人,却也毁灭另一些人。逆境中并不一定能成才,而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才是成才的保障!”比赛场上亮点频出,效果远远高于志愿者们的预期,可以看出学生们真的有在认真收集资料,并思考问题。比赛结束后,志愿者中专业的辩手对大家的表现加以点评,肯定了学生们的努力认真,也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志愿者特别提出,“以这个辩题为题目,是希望学生们明白,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不要放弃自己,无论在哪里都要努力拼搏!”

图为比赛结束后,志愿者对双方的表现加以点评,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玲旭 摄
此次以辩论为主题的活动课圆满结束,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辩论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拉近了志愿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