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749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
2019年4月,湖北省政府发文宣布:阳新退出贫困县。7月,阳新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抽检,一举摘掉戴了30年的“贫困县”帽子!
三大工业园区齐发力 红土地上挺起工业脊梁
金秋九月,棋盘洲,黄石新港水陆码头。十余个泊位一字排开,吊臂林立;江面上,货船来往穿梭;陆地上,进港铁路整齐排列,货运班列有序进出。集水路、铁路、公路为一体的多式联运,让新港通江达海、联通世界。
2020年,黄石预计建成泊位12个,新增港口年通过能力1527万吨、集装箱9.8万标箱,全市港口年吞吐能力将达到6500万吨、集装箱30万标箱,距离“亿吨大港、百万标箱”更近一步。
现代港口,引领城市发展。以港口为核心,一大批重大项目沿江布局,放眼看去,道路纵横,厂房林立,工地一天一个样。
2009年3月,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组建成立,实行“市县共管,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先后有深圳盐田港、新兴际华集团、华宝钢铁、中国有色、广发集团等80多家企业落户。
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临港产业加快聚集。该园区一举摘取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园区三大国家级金字招牌,跻身长江中上游第六大港。
随着总投资200亿元的新港重科、总投资80亿元的华新亿吨机制砂、总投资57亿元的大冶有色40万吨阴极铜项目、总投资32.5亿元的华新绿色建材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新兴管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阳新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无工不富。阳新工业拥有辉煌历史: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后来经历转型阵痛:关闭落后产能,税收面临减收。进入新时代,阳新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之路,积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实施资产重组盘活、技改扩能壮大、招大引强引进、鼓励扶持上市、优化服务落地“五个一批”,一批停产企业重新盘活,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投产,先进制造、轻工纺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仓储物流、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11家企业入选省市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奥莱斯轮胎、娲石水泥入选湖北制造业百强企业,远大生科、奥莱斯轮胎被评为全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安达精密、远大富驰医药被评为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18家,工业总产值1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4%。
工业区向园区集中,阳新经济开发区是主要的承载地。该开发区由城西北工业园、滨江工业园、新港(物流)工业园三大园区组成,近期规划1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65.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6家。
经过多年发展,城西北工业园初步形成先进制造、轻工纺织、汽车配件、电子信息、商贸物流五大产业集群;滨江工业园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港口物流产业园、黄颡口工业园等“四大园”;新港(物流)工业园则以临港产业为主。红土地上,三大园区齐头并进,挺起工业脊梁。
产业向链条集聚,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培育鞋服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一批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十亿级企业、百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的基本格局。
项目建设热浪滚滚,经济发展彩旗飘飘。
新港,黄石新一轮园区布局的“棋眼”,阳新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地”。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表示,全县上下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港、拥抱新港、服务新港,助推新港二次创业,实现腾飞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