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的上午,“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以一场结课仪式告别了为期21天的支教行动。在这21天的支教中,我从手忙脚乱到逐渐适应,再到后面的全心投入,直至我不舍地告别了可爱的孩子们,才发现自己多多少少有一些疲倦了。我本应享受着支教结束后来之不易的悠闲,却总是觉得十分别扭,仿佛自己与原来的生活格格不入一般。转眼间八月也要过去,我也将再次踏上求学的道路,我所有关于夏天的记忆都留在了巴东县的孩子身上。 仍还记得一开始的自己,空有热情却毫无教学经验,上课毫无章法可言。人生第一次的教学,我心中的紧张是大过于激动的。由于孩子们没有下一学期的课本,我又没有准备其他的教案,我随即敲定了日常教学会以试题讲解为主。诚实地说,我的想法有一些不负责,我本应该选择一个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却因为自己的胆怯和懒惰而拒绝尝试。试题讲解固然是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们查缺补漏,发现自己学习体系中的优缺点。然而这却是我的次要目的,我进行试题讲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轻松地上完每一节课。 怀着几分内疚,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教学。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而言,试题讲解是日常学习中比较乏味的一环,它意味着一堂课将一分为二,一部分用来做题,另一部分用来讲题。我明白我会有一个比较乏味的课堂,我却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孩子们能够不那么抗拒。事与愿违,却又合情合理,孩子们并不喜欢我的教学计划。无论是做题还是讲解,孩子们都反应平平,课堂上只有我不断地报出答案,再马不停蹄地讲解。整个课堂仿佛只有我一人唱着独角戏,顺顺利利,却又平庸至极。 尽管我可以不用费心思考教学方案,孩子们的沉默却让我心生愧疚。即便他们真的需要这种类似补课般的支教活动,我绝对是最差的选择。“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同样适用,我心底知晓要策划好一次次好的教学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我却因为自己的懒惰与怯懦而逃避。一时间,我多少有一些鄙视自己之前的鸵鸟心态。 语文学习,学会一定的解题技巧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我痛定思痛,决心要给他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此刻,我找回了自己遗失的责任心,开始主动向孩子们征求意见。果不其然,试题讲解在炎热的夏天尤其让人提不起兴致,孩子们更希望能够了解更加生动有趣的知识。 我综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决定帮助他们加强对于古代文学的了解。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语文课上会对它们有所提及,却止于表层,停留在“背诵全文”上。我不愿看到孩子们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对古文无关,而是希望它们能够了解他们背后的神韵。我开始收集材料,希望能够带来一次次良好的教学体验。 从清雅深邃的《诗经》到辞藻华丽的汉赋;从天马行空的上古神话到思想深刻的先秦散文。我和孩子们由浪漫的《楚辞》走入传世的《史记》,先看三曹的传承,再了解初唐四杰的际遇......魏晋小说,唐诗宋词。我既教授孩子们古代文学的知识,也优化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学生们兴致勃勃,我自己也大呼过瘾。 抛却有关于自身学识的积累,支教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找寻责任感的过程。我本可以收集无数的试卷与答案,让我的第一次支教中规中矩地结束,却发现自己无法面对内心的愧疚感,让自己背负上“误人子弟”的枷锁。 还记得结课仪式是某天的上午十点,前晚我刚刚讲完了唐诗以及其中的代表人物,彼时的我已然忘记了结课在即这件事,还与学生们约定在下一堂课讲一讲元曲,现在想来也是遗憾。 诸多不舍,只能留待明年在说,愿下个夏天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