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我,怀着忐忑与激动的心情加入了“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这个大家庭,不知道将要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孩子们。本以为这个二十天会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未曾想它就这样从一声又一声的“下课”中溜走,再回头,我发觉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些笑靥如花的面容,也习惯了每天晚上为次日的备课而烦忧。回头看,支教生活已经成为几周前的影子。蓦然间,心中竟是如此不舍,似乎支教生活已经成为了我难以割舍的夏日回忆。 在下决心参与“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的招聘前,支教是一件让我感觉到伟大的事情,伟大但是遥远。即便我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师范生,我也尚未认真考虑“成为一名老师”这件事情。其实关于三下乡团队的事情我在开学之初便有所耳闻,学长们在学校里奔走相告活动的成果,他们热情洋溢地笑着,在烈日下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着团队经验和成果。当时我便有所向往,是什么活动能有如此魅力,让人如此“五体投地”。受到学长们热情的感染,我对于学校的三下乡团队产生了些许向往,我不禁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关于三下乡活动的情况。 照片是一个时刻的忠实记录者,我翻看着三下乡团队分享的日常照片,感觉自己与他们一样跋山涉水,去到遥远的巴东传播知识、爱与希望。照片中的志愿者与孩子大多笑容满面,志愿者笑得温和,孩子们笑得热情。我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不禁有一种想要守护这份难见的纯真的冲动。在我心中,去支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而我向往伟大。 可惜疫情影响,我一度听闻学校将考虑取消暑期的三下乡活动。期盼已久的我只能扫兴作罢,困在小楼中心游万仞,畅想着如若自己能够去到巴东县,将会与可爱的孩子们展开一份怎样的邂逅,自己又能否找回过去的纯真呢? 嗟吁之际,我又听闻学校今年将会以“云支教”的方式再启三下乡。悲喜之间,我突然产生几分动摇:倘若我真的参与此次活动,我有足够的能力并管理好自己,保证完成每日的任务吗?我能够指导他们的学业,并且为他们解惑吗?我能够给学生们带去关怀与温暖吗?这三问萦绕于心,我时常惶惶不安,不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孩子们。 “心之所向,只管大胆去做。”基于对伟大的向往,我背负着内心的疑惑参与了此次三下乡的团队招聘。幸运的是,我成为了团队的一员;不幸的是,我内心的疑惑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解开。在患得患失中,我奔向了巴东县的孩子们。 如今我将以学生的身份再度回归校园,以往的困惑已经有了解答。我发觉自己患得患失时一直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其实相比他们而言,我是更像是一个学习者。我们都是学生,而我却是第一次去正式地教授他人。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与其因为“老师”的身份自恼,倒不如以朋友的态度去建立关系,让彼此都能在一种开放友好的环境中携手共进。我能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给予他们些许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而他们也可以对于我的某些失误加以指正。 除了回答了自己当初的疑惑以外,我关于支教的心态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我不再向往“伟大”。 诚然,支教是一件饱受社会认可的事情,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件伟大的行为,我当然也如此认为。我开展教学,以老师的身份与学生们分享知识,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交流感情。我们徜徉在古代文学的海洋中,与李白同游,观苏轼醉酒;我们分享着昨日的趣事,这位昨天去捅马蜂窝,那位的爷爷为他雕刻了一尊木佛。一天天的告别,一天天的相遇,渐渐地,我发觉希望“伟大”不再成为了我支教的理由,孩子们的笑容成为了我奔向明天的最大动力。“伟大”不是支教的意义,支教的意义就是支教的本身。参与支教如果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伟大”,那么你就会显得越发渺小。 我期盼着明年的相遇,不是向往“伟大”,而是向往着你们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