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楚凤鳴

[鄂东崛起] 黄冈现场亮成果督进度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0-9-8 09:1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令行禁止,扎牢禁捕的制度笼子——

做好鄱阳湖水域、长江干流江西段禁捕退捕管理工作,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关键还是要靠制度保障。

从去年5月以来,我省相继出台《江西省打击电力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全省禁捕水域打击非法捕捞“清江清湖”行动工作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联合打击电鱼等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三个具有全局性、统领性的文件。三个方案对电毒炸、机械吸螺扒螺、机动底拖网、“迷魂阵”等非法渔具渔法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对“三无”渔船进行明确认定,为有力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组团作战,对涉渔违法行为“零容忍”——

今年以来,在鄱阳湖及长江干流江西段重点水域,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轰轰烈烈展开。

6月5日,长江干流江西段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宣判:瑞昌余某某、柯某某、余某某3人因非法捕捞水产品,均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同时责令3人共同承担生态修复费9330元,并在县级以上媒体刊登公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多部门联动,措施要强硬,执法要彻底。”省鄱阳湖渔政管理局局长谢连根说,从去年底以来,省市县三级渔政执法部门同时联动、创新执法手段,采用车、船(艇)和无人机三栖巡查方式,对涉渔违法行为“零容忍”,严管重打各种违法捕捞行为。

“禁捕退捕期间,严禁一切捕捞行为,违法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为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犯罪分子,发挥法律震慑作用,我省渔政部门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积极探索涉渔案件“一案双移送”(送生态环境保护检察部门和公益诉讼部门)模式,完善线索流转及案件移送程序。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鄱阳湖水域及长江干流江西段重点水域总体归于平静,秩序井然。

禁捕退捕,10万渔民“洗脚上岸”转产转业

“你‘转业’了吗?”这是时下渔民之间相互问候的一个热词。

8月15日8时,鄱阳县白沙洲乡车门村,渔民范小利和妻子李祥如准时来到鄱阳湖湿地公园上班。“朝八晚五的生活挺好。一个月有2600元,不比打鱼差,而且生活有规律。”范小利告诉记者,他在公园当救生员,负责游客安全,妻子在园区当保洁员,每个月1400元。依托附近的湿地公园,车门村共有80名渔民成功转产转业,成为公园的救生员、保洁员、保安、服务员等。

随着禁捕退捕的实施,和范小利一样变为上班族的渔民还有很多。

“要让10万渔民‘洗脚上岸’,转产转业,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何其难。”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龙宇闻感慨,最难的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渔民对江湖的喜欢,就像农民对土地的喜欢一样。都昌县和合乡水产村的渔民占富平说,在鄱阳湖水域里,哪里有一个湾、哪里有一个小汊、哪里有什么样的鱼可捕、哪个地方水深多少,他心里都一清二楚。可是说起岸上的事情,占富平却一问三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0-9-8 09:1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和渔民打交道的省鄱阳湖渔政局工作人员张诗伟告诉记者,不少渔民十几岁就学会了打鱼,与外界联系很少,往往“认识的字还不及鱼多”,上岸走路都会“摇晃”,甚至是出现“晕陆”现象。

“为了守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再难也要让渔民上岸,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禁捕办主任胡汉平说。

按照“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总体目标,我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渔民利益,妥善解决渔民的生计保障问题。目前,各县(市、区)正在落实国家退捕补助政策,加快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社会保障兜底,积极引导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切实保障退捕渔民基本生活,消除后顾之忧——

从省级层面看,围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我省多渠道推出就业服务“1131”计划(为退捕渔民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并确保退捕渔民至少可选择1门实用技能参加培训)。截至目前,我省已培训退捕渔民1.12万人次,实现转产就业渔民9000余人。对于有创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帮助申请享受创业担保贷款、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对于就业困难的渔民,按规定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予以安置。对于传统渔村,将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连日来,记者驱车环鄱阳湖采访时发现,有的渔民从卖鱼到“卖风景”,有的从上岸到上班,有的从打鱼到护渔,开始有了新的生活:湖口县渔民李小宝上岸后开了一个水电装修的门店,除去一切开支,月收入有近6000元;余干县石口镇古竹村渔民朱少旺在康山大堤旁开了一家农家乐餐厅,月纯收入超过2万元。

…………

转产转业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同时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也不容忽视。今年年初,我省就出台了《退捕渔民养老保障指导意见》,根据户籍性质、收入来源、土地资料等情况,界定了专业捕捞渔民和兼业捕捞渔民两种身份,对专业捕捞渔民和兼业捕捞渔民参加养老保险补助,制定了两套标准,渔民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退捕渔民社保补助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呵护一湖清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如果说奔腾东去的万里长江是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金色飘带,鄱阳湖就是镶嵌在金色飘带上的一颗绿宝石。鄱阳湖是江西的一张美丽名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也是候鸟的天堂,是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共同守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效发展的题中之义。

在禁捕退捕实施过程中,禁捕退捕和渔民安置保障不仅是一项产业转型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0-9-8 09:1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其他沿江省份不同,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禁捕水域在全长江流域占比超20%,禁捕工作面广量大,难度可想而知。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钱的问题。”胡汉平说,截至目前,我省从省级有限财力中挤出1.6亿元用于禁捕退捕工作,同时已促成县级落实配套资金1.24亿元,基本满足前期工作需求。但是,禁捕退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面对巨大资金缺口,必须依靠国家的统筹规划、协调解决,这样渔民“洗脚上岸”才能稳得住,鄱阳湖才能得以永续发展。

“事实上,鄱阳湖从事捕捞的传统渔村多,退捕渔民多,渔船数量多,而且这些渔民大多分布在国家和省定贫困县,财政兜底渔民生计保障压力巨大。建议国家对鄱阳湖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相关县的财政减收增支财力的补偿。”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董金和日前在我省调研禁捕退捕工作时呼吁。

省内有关渔业专家认为,国家层面除了要解决眼下禁捕退捕所需的资金缺口难题,更为迫切的是,希望国家支持我省对鄱阳湖湖中岛实施生态移民,尤其是需要国家层面参照三峡移民工程,出台政策扶持;支持我省出台一湖一策,尤其是小龙虾等渔业资源的特许利用探索工作。真正让我省渔民“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真正让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0-9-8 09:1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观点

确保渔民上岸有出路有收入

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 戴年华

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禁捕退捕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还剩不到半年的时间,面临不少困难。当务之急要细化配套措施,落实禁捕退捕、转产安置、生计保障等重点工作,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在长江流域禁捕退捕的10个省市中,我省的退捕任务量占全流域的20%以上。面对艰巨的任务,全省各地要将禁捕退捕和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及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体系,压实相关县(市、区)主体责任,把任务细化到乡到村,把政策落实到船到户。

渔民洗脚上岸,转产转业安置是重点,这关乎禁捕退捕成败。为此,各部门要针对渔民年龄层次、就业技能等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渔民上岸有出路有收入。要将退捕渔民全面纳入各类技能培训范围和职业介绍服务,重点培训适合渔民特点的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帮助他们开辟就业创业门路。支持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等,带动退捕渔民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加工、生态增殖渔业、休闲旅游等,拓宽他们的转产转业渠道。

记者手记

观念一变天地宽

长期以来,鄱阳湖等滨湖地区渔民世代临水而居、以渔为业、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转产转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要让渔民“洗脚上岸”,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思想观念上转变。

南昌市新建区南矶山的渔民从“卖鱼”到“卖景”的华丽转身,让人深受启迪。春看草,夏看水,秋看芦,冬看鸟。南矶山渔民利用鄱阳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吃起了“旅游饭”,去年一年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随着游客的增多,南矶山不少渔民在网上对接各种观鸟团、户外团,带游客观鸟、坐船进湖看草,当起了“鸟导”,有的还发展了农家乐、民宿等。据不完全统计,每户渔民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并不比打鱼差。

观念一变天地宽。南矶山渔民的成功转型说明,只要大胆创新,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就一定会迎来一片艳阳天。(记者 钟金平 实习生 冯阿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