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梅、孔爱萍、施夏明等11位昆曲名家在黄鹤楼前演唱《眷江城》。 “梅花奖”获得者王蓉蓉在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留影。 昆曲演员们在黄鹤楼前摆出造型留影。 “梅花奖”获得者王蓉蓉、王荔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 “梅花奖”获得者蒋建国、吴亚玲在东湖开心自拍。 “这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敞襟带春风邂逅,齐拍手笑瞰江流!” 12日晚,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包括石小梅、蒋建国、吴亚玲、王蓉蓉、关栋天、谷好好、李敏及本地戏曲名家朱世慧、刘子微、夏青玲、王荔、程丞等在内的12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亮相开幕式,用一台《献礼英雄城·戏曲名家演唱会》为今年的戏曲盛宴拉开序幕。 13日,多位“梅花奖”得主分三路游览大武汉,他们登上黄鹤楼唱“这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在东湖绿道感受热情乐观的武汉生活,走进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体会英雄之城的精神传承。 武汉,以其深厚的戏曲文化积淀,因其爱戏、懂戏的戏迷群体,凭其好戏频出的广阔舞台,早已是全国戏曲名家纷纷“打卡”的戏曲大码头。经历战疫、战汛的重重考验,戏曲界用作品、用关注、用行动与武汉一同共渡难关。随着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武汉文艺演出市场全面复苏,戏曲名家们毫不犹豫地来到武汉演出,未来还将有更多好戏在这座戏韵悠长的“戏码头”上绽放。 黄鹤楼上,三代昆曲人高声唱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黄鹤楼了,让我们再唱一遍《眷江城》,但是我们把词改掉。”13日上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三代昆曲名家共十余人登上黄鹤楼,看着身边熙攘人群,他们在黄鹤楼下、在黄鹤楼顶层,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唱起战疫主题昆曲《眷江城》中的选段。 在《眷江城》“九转货郎儿”的第九转《祈福》中,原本唱道“虽则是这一番打叠消瘦,终得个云山如绣!那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敞襟带春风邂逅,齐拍手笑瞰江流!”真的“再登黄鹤楼”了,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带着大家改唱道:“这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他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曾经担心会不会几年内都来不了武汉,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而且今天来到黄鹤楼下,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大家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这正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场景,此次此刻在此地唱《眷江城》,不再是我们以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行的‘那时节’,而就是‘这时节’,这对我们剧组每一个人都是意义非凡的。” 游览黄鹤楼时,名家们的手机都没闲下来,有的四处“打卡”留影,有的则举着手机环绕四周,“给大家看看,这就是现在的武汉,好热闹好漂亮,多好呀!”施夏明更一直在拍摄视频日志,在武汉的几天里,他和剧组还专程去看了火神山、雷神山和金银潭医院,“虽然进不去,只能在外面远远看一眼,但能够感受到疫情最严峻时的紧张氛围。”他感慨,生活能这么快恢复如常,跟举国上下同心战疫,跟武汉人民挡身在前,是密不可分的。 走进武汉历史,英雄之城当之无愧 刚刚在戏曲节开幕式演出中“献礼英雄城”,又沿着红色经典之旅感受英雄城市的精神传承。京剧名家王蓉蓉、汉剧名家王荔,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江汉关博物馆,感慨“英雄之城武汉当之无愧”。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参观革命先驱曾居住过的房间时,王蓉蓉不时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北京京剧院刚刚创排的现代京剧《李大钊》中,我饰演李大钊夫人,戏词中提到的‘北方局’也出现在这里的历史资料中,还看到了当时人物的穿着打扮、生活状态,让我对饰演的人物、革命先烈们,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革命先烈们为人民谋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今年英雄的人民为了抗击疫情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参观红色场馆后,王蓉蓉认为,这种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武汉无愧于英雄城市的称号。 汉剧大师陈伯华的第五代传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荔说,对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和江汉关博物馆都不陌生,江汉关博物馆已经是第四次去。“其实武汉有很多红色的革命纪念地,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不过正因为熟悉,平时很少去认真探究。这次探访,让我对身处的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荔说,参观中她看到很多前辈牺牲的时候年仅30岁,“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看了这些,更明白我们的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为了信仰,奉献了什么。” 在江汉关博物馆,王荔看到展览中关于武汉解放前夕保护宗关水厂的内容,觉得分外亲切:“我即将在‘戏码头’戏曲艺术节上演出的汉剧《黎明》,讲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今天了解了这段背景,也让我能用更饱满的情感,演绎好这部剧作。” 来武汉毫不犹豫,还会带着好戏继续来 武汉这座“戏码头”上,从来都是名团聚集、名家荟萃、名剧迭出。众多戏曲名家都与武汉有着深厚的情谊,当武汉遭遇严峻考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座城市。而在武汉发出邀约后,他们不顾伤痛、不顾辛劳,毫不犹豫地来到武汉,并表示将来会带着好戏再来,一次次来。 “湖北和安徽因黄梅戏有着不解之缘。疫情期间,我们只能通过打电话问候、筹集物资这些小事,表达对湖北朋友们的牵挂。所以这次和夫人想亲自来武汉走一走,向这座城市致敬。”13日,黄梅戏名家蒋建国、吴亚玲夫妇乘观光车逛东湖绿道,在湖光山色中,体验武汉的楚风汉韵。 在湖光阁看荡轻舟,在磨山脚下看楚城门,在楚天台感受荆楚风韵……当天上午,东湖绿道游人如织,蒋建国、吴亚玲夫妇漫游东湖,打卡东湖地标景点。“绿道上散步骑行的游客很多,看他们跑啊笑啊,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疫情过后,这种向上的能量比以往有增无减,不愧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吴亚玲感慨道。 在楚城墙,蒋建国夫妇自拍打卡,还哼唱起黄梅戏名剧《墙头马上》,引得游客掌声一片。 王蓉蓉与武汉缘分颇深,曾拜汉剧大师陈伯华为师,常来武汉演出。“我和武汉的感情是朴素的,也是深厚的,每次来,其实更像是‘回武汉’的感觉。”疫情期间,看到武汉汉剧院、武汉剧院的朋友们下沉到社区一线,她的心里感动、敬佩又担心,几经努力并捐赠了5000个口罩后,她才觉得心里踏实了。尽管近期舞台演出、教学任务不断,“连轴转”的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来到武汉,并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带好戏来武汉,加强与武汉戏曲人的合作。 戏曲节归来,与武汉一起重振信心 《眷江城》创作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九支曲牌、九组画面,用昆曲中高亢悲壮的北曲,描绘了奋战在武汉战疫一线的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们。在12日晚的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式上,《眷江城》选段作为重头戏亮相。71岁的著名昆曲艺术家石小梅率老中青三代昆曲人来汉演绎,这也是该作品的第二次公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