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255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20-9-25 08: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江2015年至2018年也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2011年获得“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2020年又获得了候选资格,这些评比都是每年一次或三年一次,你不是在拿今年潜江没获得提名候选资格说事吗?请问你仙桃今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没有?以前获得过一次没有?
潜江文化品牌多了去了,潜江有曹禺戏剧这样的“阳春白雪”,也有花鼓戏这样深受群众喜爱的“下里巴人”,高雅艺术和乡土文化“双花”怒放,形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潜江文化现象”。
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曹禺文化、楚文化、龙虾文化、生态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精心打造“演潜江、唱潜江、写潜江、画潜江、摄潜江”五大精品文化品牌和“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欢乐潜江、魅力潜江”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探索出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新路径,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格局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潜江文化现象”,呈现出一派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五大”精品文化 搅热全国“文艺圈”
,近年来,潜江市围绕打造曹禺文化品牌,在中国文联和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展了中国戏剧家演潜江、中国书画家画潜江、中国音乐家唱潜江、中国作家写潜江、中国摄影家摄潜江等一系列“国字号”文化活动,不仅在全国“文艺圈”影响深远,一批本地文艺名人及优秀作品更是走向全国。
演潜江:佳作、人才涌现。先后举办三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中国剧协在潜江开展了“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颁奖典礼”“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曹禺故里行”等一系列活动。在《雷雨》发表80周年之际,更实现黄梅戏、京剧、话剧三大剧种齐聚潜江。
根据曹禺先生名作《原野》改编的现代花鼓戏《原野情仇》,两度赴京演出,荣获多项国家级艺术大奖,主演摘得第14届、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型花鼓戏《情缘》,在湖北艺术节中获7项大奖;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办班,首批培养的40多名青年演员成为舞台后起之秀。
唱潜江:唱出小城大名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北京人艺、中央民族乐团纷纷来潜江献艺,创作了《中国有个小地方》《歌唱你潜江》《潜江美》《东荆河》《我是潜江人》《潜江裁缝走四方》等100余首以潜江为题材的优秀歌曲,出版《潜江市原创歌曲专辑》。
写潜江:写出“平原诗歌群”。多次举办“中国作家曹禺故里行”和“中国诗人曹禺故里行暨湖北潜江端午诗会”等全国性文学采风活动,碧野、叶辛、韩作荣、沈浩波、杨黎、于坚、韩东等著名作家、诗人纷纷走进潜江。
目前,潜江有《雷雨》《笔架山》《章华台》等10余种刊物,潜江后湖被评为“中华诗词楹联之乡”,潜江被评为“中华诗词之市”。
画潜江:画出平原新景观。举办“中国书画名家曹禺故里行”和“湖北画家画湖北”采风创作活动,省书协、省国画院30余名书画家在潜江进行采风创作。
《书法报·老年书画》刊载了潜江市老年书画家协会31位会员书画精品。
摄潜江:摄出潜江新风采。举办“中国摄影家聚焦潜江”活动,李前光、王郑生、于云天、谢海龙等国内外30多位著名的摄影师参加。
以小龙虾为题材的电影《虾哥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微电影《虾哥传奇》在第六届龙虾节首映。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潜字号”文艺精品走向全省乃至全国。2013年潜江市剧协举办湖北花鼓戏名家名段演唱会,由中央电视台全程录制并在戏曲频道播出,花鼓戏《情缘》在省政府主办的第一届湖北艺术节中夺得五项大奖。近几年,潜江作家在《中国诗歌》《长江文艺》《散文》等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作品500余件,近百件文艺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
“五大”群众文化 提升百姓幸福感,借力电视传媒,“唱响潜江”响彻大荆楚。“唱响潜江”电视歌手大赛,被市民誉为“永不落幕的舞台”。大赛自2007年举办首届大赛至今,已陆续举办了四届。今年1月31日启动的第四届大赛,吸引了武汉、荆州、天门、仙桃等周边地市1000多名选手参赛,现场观众达数万人。通过“唱响潜江”走出去的潜江人郑格子获得中国好声音欧洲区冠军,曾令娇获得湖南卫视《女人如歌》总决赛亚军,汤晓菲唱进央视《综艺盛典》。
利用市场办法,“舞动潜江”舞出真善美。从2013年潜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举办首届潜江市广场舞大赛以来,到2015年已连续举办了3次。活动全部采取市场筹资、政府“以奖代补”的办法运作,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反响好。
传承戏剧文化,“戏迷潜江”提升幸福感。目前全市有近200多个业余花鼓戏剧团活跃在农村。2013年,潜江举办了首届荆州花鼓戏“戏迷潜江”声腔大赛,影响力、辐射力遍及江汉平原,将潜江变为荆州花鼓戏迷的“策源地”,“戏迷潜江”被评为“湖北省2013年电视艺术十件大事之一”。
同年,由中国剧协组织的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在潜江举行,潜江选送的小品《抢婆婆》获得“优秀推荐剧目”奖;2014年,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来到潜江,尚长荣、裴艳玲、叶少兰等17位中国梅花大奖及梅花奖获得者依次登上潜江市体育中心舞台,让潜江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戏剧大餐;在2014年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上,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排演的青春版大型古装花鼓戏《五女拜寿》斩获五项大奖;2015年4月,潜江市选送的皮影戏《四面楚歌》在高手如云的全国皮影戏展演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绝技绝艺评奖中,斩获展演大赛金奖。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潜江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潜江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以文化人,“欢乐潜江”传递正能量。潜江连续8年坚持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潜江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被市民誉为“没有围墙的剧场”。目前已举办了100多场,逐步塑造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
发展特色产业,“魅力潜江”荆楚美名扬。目前,潜江有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民歌、潜江草把龙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潜江木雕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部县市中位居第一位。通过打造“天下第一台——楚章华台”和“平原第一坝——南水北调兴隆大坝”,初步形成了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景观旅游区、龙湾遗址——章华宫主题旅游区、曹禺文化产业园景区为支撑的“三区一线”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总投资15亿元、占地680亩的中国文化旅游生态龙虾城落户潜江,“十二五”期间,潜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魅力潜江”文化旅游品牌正成为富民强市的“驱动器”和进位争先的“催化剂”。
提档次,增强市级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批代表地方特色的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影院、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潜江市跻身全国先进文化县市行列。2003年,潜江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文化名市”确定为重大战略目标。随后,文化建设掀起新高潮,启动实施了南门河游园、园林青文体广场、曹禺公园一期与二期等一批标志性的城市文化休闲景观工程。特别是打造了曹禺纪念馆、曹禺祖居博物馆、章华台基址展示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群,使百万人口的小城拥有了近10座博物馆,远远高于国家规划的2020年我国将实现每25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的建设目标。通过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形成“1+6”(市级总馆+6个镇处分馆)模式,实现了公共图书服务的城乡一体、通借通还,营造“书香潜江”氛围,探索出了一种深受百姓欢迎的图书惠民新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许多剧团经历了差额拨款、自谋出路的变革,潜江花鼓戏团却因曾获“文华奖”“梅花奖”而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团,正处级建制得以保留延续。在新一轮改革中,潜江又支持其挂上了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的牌子,财政不仅不断奶,还全额拨款。为培养花鼓新秀,政府出资,与华中师范大学合办荆州花鼓戏大专班,40多名后备人才脱颖而出。支持出戏出精品,《家庭公案》《原野情仇》《生命童话》《情缘》《五女拜寿》等一批又一批花鼓戏精品不断涌现,获得一项项殊荣……
不单花鼓戏,潜江市大力探索,打造“双五”文化品牌,既有五大精品文化,又有五大群众文化,并通过连续举办曹禺文化周、龙虾节大型节会、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将文化盛世推向顶峰。
我真不知道你仙桃有什么文什品牌,当然,在公安挂号的那个算上的话,也算是种地方文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