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站位、创新实践,把平安建设置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村党支部要围绕加强党对农村全部工作的领导,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抓起,改作风、出实招,从源头上杜绝矛盾激化、预防信访事件。一是便民中心,透明服务。本着“优质高效、规范便民”原则,在支部领导下,每个工作日村“三委”干部轮流坐班,亮明服务范围、办事流程、工作纪律,严实实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深入群众,主动服务。结合脱贫攻坚,党支部组织村“四支队伍”及帮扶干部深入各家各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做到每月至少深入一次贫困户,每季度至少遍访一次全村群众,涉及政策疑问的现场解答,需按程序办理的主动代办,人人都是“便民中心”。三是党员带头,贴心服务。在党支部的组织动员下,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纷纷加入矛盾纠纷调解和村风民风监督队伍,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主动承担结对扶贫任务,年轻有文化的党员义务为群众宣讲法规政策知识,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群众的事好办了、心气顺了,从根源上保证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