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梅筑牢“大粮仓” 做强“大产业”
黄
黄冈新闻网
8小时前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力培育粮食品牌
黄梅筑牢“大粮仓” 做强“大产业”
黄冈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吴慕枫 通讯员吴胜雄)“这个稻谷品种是黄花粘,品种好,在进入抽穗期时就订单满满,每公斤要比常规品种高出0.4元至0.6元。”9月24日,在黄梅县张湖原种场优质稻示范种植基地里,负责人章石亚望着长势喜人的稻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黄梅县拥有悠久稻耕历史,耕地面积80万亩,是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功能区。进入新时代,黄梅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连年产量保持在近5亿公斤,其中稻谷4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县”。
这得益于黄梅近年来大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整合资金28亿元,改造农田51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曾多次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评中位列第一,规模、绿色、智慧成为黄梅农田底色。该县在全省率先推广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土地深松作业补贴,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推广机种机收、机耕机播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调动广大农民利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服务队,倾力培植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引导其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社会化服务。黄梅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6%,被评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黄梅在多年摸索的基础上,选优一批既适合本地栽培,又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向农民推广;总结一套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种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康宏粮油、江山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如今,有30万亩优质稻示范区,优质稻所占比例达100%,优质品种应用率居全省之冠,是湖北省优质稻基地示范县。据悉,近3年来,早稻优质稻每公斤达2.6元,中、晚稻优质常规稻平均收购价均在2.8元/公斤左右。农民种植1亩优质稻亩平纯收入比普通稻亩平增收在70元以上。优质稻成为黄梅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致富的“摇钱树”。
除了粮食价格节节高,黄梅还培育出了一个个粮食品牌,发展了一家家粮油企业,壮大了粮食产业。黄梅生产的有机大米是市场“抢手货”。谦益农业、袁夫稻田采取“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生态作业,生产出来的长香丝、安米等系列有机大米,已成为市场上的高端大米;康宏“二度梅”牌大米是中国驰名商标、第一批“荆楚好粮油”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展会金奖。同时,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20余家,粮食年总加工能力达130万吨以上,筑牢了“粮食大县”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