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辛迅沫 于 2020-10-15 08:38 编辑
# 眼前,一湖碧荷连到天边。风卷荷浪一波一波推向远方,看不到尽头。为数不多,仍然苦苦追赶季节的睡莲终于摇曳出美丽姿容。已经孕育出青涩莲蓬的花瓣欲落未落,像不忍离去的母亲,终于乘风下定决心撒开双手,让儿女独自闯荡生活。 这个季节,很有耐心,很有包容性。
关键词:大湖开发,恋乡情怀,生命之歌
短篇小说
恰是温柔回眸一瞥
一
九月里,水鸭子拉大湖的时刻来临。酷热的暑天退怯,天道不冷不热。将鸭子拉到湖里,随心所欲地游放,哪里螺蛳蚌蛤多往哪里走。节省饲料,水鸭子还能长得膘肥体壮。
藕宝本来还在担心媳妇菱红会像往年一样,不愿跟他到湖里沐风栉雨,积攒了几天的说词,跟菱红提起这事。
谁知他刚一开口,菱红就连说:“可以可以。”
藕宝诧异地盯着菱红看了半天。菱红一直盯着手机,隔一会儿笑一阵。藕宝怀疑菱红根本没用心听他说话。“我说的,你听清楚吗?”
“唵?”果然,菱红抬眼迷茫,脸上保有不相适宜的笑意。“唵,听清楚了。”
菱红的笑意显然不是针对藕宝而来,而是针对着手机微信上的网友“秋风送爽”。
拉大湖不仅辛苦,还免不了风险,有点像蒙古人驱牛赶羊随草搬迁。蒙古人骑在马背上,他们窝在船舱里。菱红之前不愿上船,是因为船上没电,手机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今年,藕宝狠下本钱,跟菱红买了两块大充电宝。
藕宝问店员,“最大功率的是多少?”
店员说:“两万毫安。”
“拿两块。”
“几个人用?”
“一个人。”
“确定?”
“确定。”
现在,手机霸主不少,能同时用到两块充电宝的,实属凤毛麟角。
另外,藕宝还在乌蓬顶上安装了两块太阳能板,船舱里装了两个生活用蓄电池,足以支撑他们拉完大湖。
菱红舍不得“秋风送爽”,天天扑在手机上聊。藕宝搞不清楚,一个男人,怎么会有那么多闲功夫陪女人聊天,不需要挣钱养家吗?
春上,“秋风送爽”来大湖旅游,提出要见菱红。
菱红问藕宝,“怎么办?”
藕宝说:“你自己说怎么办。”
“我想去见他一面。”
“可以,我送你上岸。”
菱红盯着藕宝看了一阵,“你恁大方吧?”
“看你说的。你又不是跟人私奔?”
藕宝驾船将菱红送到岸边。来接菱红的“秋风送爽”是个三四十岁的男人,着装精致,开着一辆漂亮小车。
临上岸,菱红对藕宝说:“记得傍晚来接我。”
藕宝知道,这是对他说的,也是对“秋风送爽”说的。因为菱红先前对藕宝说过,“今天晚上好好犒劳你。”女人说犒劳,男人会美气半天。
“知道了。”藕宝乐呵呵地回到鸭棚屋。
放鸭子最难过的一关就是寂寞。藕宝索性挂一个收音机在颈项,整天不取。菱红则捧着手机,昏天黑地,手指在上面龙飞凤舞。
今年,藕宝换了个新花样,买了个录放一体手持喇叭,像超市菜柜叫喊打折的那种。菱红喜欢听荆州花鼓戏,偶尔心情愉快也会唱上几句。天天像泡在蜜缸里,美出甜味。藕宝讨好地鼓励她来上一段。
菱红问:“干吗?”
藕宝说:“媳妇唱得好听,我想录上一段,带到湖里去听。带劲!”
“说违心话吧,只有你说好听。”菱红唱戏跑调,有自知之明。但无伤大雅,只要藕宝觉得好听就行。
以前,菱红唱得再好听,也只能藕宝一个人听。现在不同了,可以对着手机唱,唱给“秋风送爽”听了。因此,菱红的唱戏技艺长进不少。
菱红选了一段《站花墙》里的《巧梳妆》,准备得非常用心,练了几天,认认真真录了起来。
“手拿象牙梳一把
打散了姑娘的青丝发
前梳乌龙来喝水
后梳黄牛耕板田
左边梳的插花朵
右边又梳水波云
插花朵上有龙现爪
水波云里雾层层
先用水粉擦白脸
再用胭脂点嘴唇
金花银花头上戴
八宝钗环坠耳尖
上穿大花红陵袄
下抹姜黄水罗裙
姑娘打扮多齐整
赛过了南海的观世音
去会小姐的心上人”
菱红唱得有模有样。 藕宝听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嗯,好听,好听!”
“装得太假了吧,真的那么好听?”
“不是假装,真的好听。在我耳边最好听的只有两种声音,一个是媳妇的声音,一个是鸭子叫的声音。”
藕宝说话没用心思,将两者连在一起,不知是赞美呢,还是更加赞美。抑或在他心目中,两种声音早已深入骨髓,成了他的希望之歌,生命之歌。
菱红笑藕宝太憨厚太实诚,和身边的湖水一样一尘不染清澈透亮。
不管藕宝说的真话假话,菱红真真实实过了一把戏瘾,很满足,很开心。所以,藕宝一提起拉大湖,她想都没想便爽快答应。
二
“准备好了吗?”藕宝问菱红。
“准备好了。”菱红站在船头,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鸭子下湖的路径。
藕宝打开鸭圈门。鸭群里的两个“兄弟”:“藕苫”和“藕梗”,急不可耐嘎嘎有声,领着千军万马忽啦忽啦直奔水下,像陡然刮起一阵西北大风,呼啸而至,水花四溅。
菱红的手机画面上,像有一条黑花长龙入水,悠悠沓沓,活灵活现。配上音乐,一条不错的抖音瞬间生成。
“藕苫”“藕梗”是藕宝为两只水鸭子取的名字,是从上一窝挑选出来当领头军的。藕宝故意取“藕”姓,和他连成兄弟仨,足见他对“藕苫”“藕梗”感情之深。 "藕苫”“藕梗”可算鸭中龙凤,颇具灵性,能同甘共苦。兵合一处时,有时“藕苫”领头,有时“藕梗”领头。领头鸭破水起波需要力量,后面的鸭子借浪轻浮,轻松不少。累了,"藕苫”“藕梗”还会相互换动位置。
水鸭子散开一片,铺满水面,凫水理毛闪翅淋身。像我们早晨起床洗脸梳头,做好准备体面出门。
喂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蛋鸭,母鸭居多,性格温和,相对好管理。一种是育肥鸭,数量偏大,清一色的公鸭,性子暴躁激烈,撒起野来具有一定破坏性。藕宝身强体壮,经摔经打,喂的是育肥鸭,一年一季,窝进窝出,干净利落。他比较喜欢“藕苫”“藕梗”它们风不怕雨不怕的性格以及钻天拱地的本领。
热闹了一阵,热身了一阵。鸭子安静地凫在水面上,伸长颈项四处张望,寻找方位,寻找“藕苫”“藕梗”,好决定待会儿跟在谁的后面。中间弯弯曲曲,渐渐划开一条不易觉察的水线。
“站稳了。”藕宝朝菱红喊道:“要走了。”
“等哈。”菱红从从容容给“秋风送爽”传送了刚才拍的视频。菱红传她拍的湖光水影飞鸟虫鱼。“秋风送爽”传他拍的霓虹街头公园剪影。俩人互动得十分频繁,十分亲密。这里面有菱红对城市的向往和期待,有“秋风送爽”对大湖的沉醉与迷恋。
“可以了,走吧。”
“呃……”藕宝拉长嗓门吆喝了一声。鸭子全部伸起脑袋,张起耳朵等待命令。
“呃……嗬。”藕宝紧接着发出两声短喝,意思是“出发”。节奏有点和岸上农民使牛耕田一样,牯牛听到“咳……起”才抬脚起步。
鸭子迅速排成两列纵队,像离弦利箭射向湖心。箭头自然是“藕苫”和“藕梗”。
队列里,有跟不上趟的鸭子,急得扇起翅膀助力飞奔追赶,场面壮阔。
菱红笑道: “鸭子这么听你的话呀?”
“跟鸭子相处时间长了,喂得有灵性了,蛮有意思。它们是在跟你比赛。”
每天出门,藕宝都用小舢板,用竹篙撑或者划,根本不是鸭子的对手。碰上岔路,鸭子会等上一阵,等藕宝赶过来,指明了方向,便会再一次你追我赶。晚上收圈回来,就不需要藕宝了,轻车熟路。往往“藕苫”“藕梗”回窝,藕宝还在半路上,很神奇!
藕宝已在大湖养鸭十多年,喂出经验,喂出感情。他本以为这辈子吃喝不愁。谁知,大湖要被开发成湿地公园,且步骤越来越疾。好多地方已经动工了,岸边亲水平台,湖心荷花亭以及榨木栈道。但都只修了一半,停工了。据说,上头领导改主意了。
不知是谁具有这么大能耐,可以改变原定规划,在大湖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栈道拆了,荷花亭掩藏在了深深的芦苇之中。世代居住在湖心岛上的渔民也被动员搬迁上岸。
藕宝不太喜欢这位随意改变大湖开发走向,改变他们生活轨迹的能人。大湖人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开农家乐,开客船,当导游。认为收入会更上一层楼,生活会蒸蒸日上。这一改变,一切变得与大湖人毫不相干。虽然有一笔不菲的搬迁费,但金饭碗被夺,心里总是不大舒坦。今后还要面临着为生活“颠沛流离”的惶恐。这也是菱红爽快答应藕宝一起拉大湖的原因之一。也许,这次拉大湖就是“恰是温柔回眸一瞥”。
藕宝他们几个喂鸭子的,被社区**反复动员,早签协议,撤离大湖。藕宝答应,等秋后这批水鸭子出栏了就洗脚上岸。但**经常来电话催促,询问日期。搞得藕宝看到书记的电话就发怵。
上船前,藕宝的电话就响过。藕宝一看是**的,便不敢理会。
菱红说:“还是接一下,怕有其他事呢?”
“只有这事。我已经答应他了,还这么啰啰嗦嗦。”
藕宝说得有理,菱红便没再多问。
藕宝看菱红显得若无其事,便问她,“你好像不太担心今后怎么生活?”
菱红一笑,“我有什么担心?挣钱是男人的事。你吃粥我吃粥,你吃饭我吃饭。饿死媳妇也是你的本事!”
这话说得让藕宝感动万分,说得既暖心亦乱心。暖心是夫妻同林,甘苦共沐。乱心是真养不活媳妇儿女,责任重大,前路莫测。
往年,大船满载,又带着舢板。藕宝驾着双桨,半天也走不了多远。今年,大船装了一部柴油动力水轮机,今非昔比。
看鸭子往前飞奔的冲冲劲头,藕宝来了兴致,摇燃引擎,催起油门,朝鸭子追赶而去。
菱红立在船头,秀丝红绫随风飘逸,恰如大湖里迟开的睡莲。耳畔风声嗖嗖而响,宛如她拖得特别长的一句花鼓戏直板唱腔。两侧芦苇刷刷地向后奔跑,正如岸上曾跑过马拉松的人群。眼前,似犁头耕波。船后,泛起一道翻卷的白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