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 4G覆盖率超过 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 到 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 4G深化普及、 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现阶段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电子政务不断发展进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新阶段。 
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1、事项上网跟不上 上网事项以审批类为主,大量群众关心的服务事项没有上网,办事信息不准确不实用。甚至出现明显错误遗漏,群众办事仍然“找不到、看不懂、办不通”。 2、流程优化跟不上 网上事项大多照搬先线下流程,没有按照互联网办事规律进行优化,有的地方在线上提交了电子版材料,还需要在线下提交纸质材料,办事反而更加繁琐。 3、信息共享跟不上 办事系统之间难以实现后台认证和业务协同,办事材料仍需要重复提交。有些地方,一台办事窗口同时有多台电脑,运行多个系统,由于没有实现共享,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系统间重复录入数据,工作量大幅增加。 4、平台融合跟不上 实体和网上两个平台相互割裂,办事流程和规则各不相同,没能做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顺畅运转。有的在平台上下载了办事表格,到了服务大厅却说网上的表格不对,需要重新填写。这些问题导致网上服务的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和公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一横两竖”工单式治理系统解决方案1、“一横两竖”工单式治理系统 美丽乡村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首创“一横两竖”工单式治理系统,以促进县、乡、村工作三级联动。“一横”即横向跨部门联动,协同办公(可视化、网格化);“两竖”即纵向供给侧(政策、法律,制度安排)下达与需求侧(群众诉求、咨询)上传,双向交互。 工单式治理,即基层群众可根据事务类型和紧急程度,在用户端发起以红绿蓝三色为标注的工单,绿色代表咨询类,蓝色代表纠纷类,红色代表紧急事件,来自各区县、乡镇、村的工单即时上传至乡村治理指挥大厅,在大屏上形成可视化的乡村治理情况信息图。系统根据工单情况,通过智能识别,自动发派工单至相应职能部门,对工单进行线上或线下网格员协同的实时处理。 “一横两竖”的工单式治理系统,通过透明化管理、精准化治理,不仅提升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使民众诉求得以快速解决,促进了人民群众参与乡村自治。 
2、政务服务平台 通过“办事大厅”完成各个局级部门之间的数据收集、分发等管理工作。民众通过手机终端程序,按照审批事项办理的条件,提交事项办理的申请,同时民众可以通过拍照功能准备申请材料并提交上报。基于“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4G无线等技术应用到政府公共服务中,建设“多渠道、办事易、效率高”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公众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美丽乡村的乡村治理政务平台融合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以数字化社会治理为基础,打造村级门户并实现万村互联,通过信息化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合政务、电商、农业、金融、民生便民等数字服务下沉农村,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推行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治理模式,畅通社情民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培育增强农村群众互联网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社会参与、多元主体互动的运作模式,整合全国资源赋能乡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