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12-17 0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参加葬礼
明文一行,刚进长满灌木的村子,路上已经落满了先到客人燃放鞭炮后的碎纸霄。
他们随后从车上卸下物品,点燃烟花鞭炮,顿时,鞭炮的爆炸声,烟花半空中的轰炸声和随行乐队的敲打声、吹擂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
姑父老家门前,齐刷刷脆着几排死者的族侄、族孙。
来到棺材前,看着姑父生前的遗像,明文三叩九拜,大表哥和大表嫂在棺材-旁陪跪。
尽管早知会有异味,但是,棺村周围的花露水味、烧香的味和腐臭,仍然令人作呕。
也许姑父的过世确实令人伤心,也许棺材前不断烧纸的烟雾薰眼,明文叩头出来时流下了眼泪。
两位表哥两位表嫂,三位表姐和三位表姐夫都过来互致问候。
按照当地习俗,明文脖子上也围起六尺长的白布带,搭在胸前,名曰"孝手巾"。
客人们陆续到来,鞭炮声、烟花声、哭声还有几家乐队的歌唱声、音响声、各种乐器的伴奏声,搅成一片,惊天动地,喧闹不止。
明文在角落里发现了昨天上午一同乘车的邻座女孩,双眼红肿!刚想询问,小表姐过来说:"这是我女儿,昨天中午才到,快喊表舅!"
"表舅好!"女孩恭敬问候。
"你好!昨天还和我坐在同排座位上、、、、、、外公过世了,很伤心,眼睛都哭肿了!"
"外公明明死了,还骗我说外公病重!"女孩感到委屈。
"你这伢呀,你从上海回来,告诉你真相,若是在路上出现意外怎么办?!"小表姐数落女儿。
午餐有二十多桌客人,菜肴倒也丰盛。
也许想起了腐臭,也许姑父的过世令人悲伤,明文没有多少胃口,就简单地吃了些。下午,以几家乐队赛唱比舞为主,来客观赏歌舞,打麻将,斗地主,悉听尊便。
吃过晚饭,先"封子口"。
抬棺材的-行八人称之为"大班"。
"大班"上的八人,揭开先前虚掩着的棺材盖,主要亲朋排队绕棺,最后瞻仰死者的遗容,屋内顿时哭声-片。
明文有些受不了屋内的异味,没有入列。
"大班"上人最后钉牢棺材,接着开始"行礼",也就是主要亲朋对死者的最后哀悼。
先是孝子、孝孙及本族的晚辈,不论男女,抱着用竹子做成的小棒,棒上根据辈份的高低,或缠上白纸条或缠上黄纸条,称之为"骨头棒"!
跪在棺材前听道士诵经,尔后,在奏着哀乐的乐队的引导下,每人手持燃着的白蜡烛,排队围棺绕行十数周甚至数十周。
接着死者的外甥一行"行礼"!
再接着死者的内侄-行"行礼",明文照例抱着缠上白纸条的"骨头棒",在死者后辈们的引导下,在乐队的锣鼓声中,绕棺缓行了十数周。
最后"行礼"的是死者的女儿女婿-行。
折腾完毕,已是子夜时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群年轻后生高举花圈走在队前,"大班"上八人抬着棺材,在怀抱"骨头棒"孝子孝孙的引导下,走在中间,后面紧跟着送葬的亲朋,队尾是吹吹打打的乐队,一行浩浩荡荡绕路"上山",也就是下葬。
绕行路线都是事先选择好的,近的几里路,远的十几里路。
路上的鞭炮声,烟花的爆炸声,乐队的吹打声,接连不断。
最后,把棺材放进事先挖好的"井"内,当地人称埋葬死者的大坑叫"井",盖上预制板,堆上土,新坟落成,再回家吃早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