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47|回复: 9

[鄂东崛起] 【特别关注】直通黄冈 | 三千能人回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06:2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关注】直通黄冈 | 三千能人回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黄梅政府 昨天





(点击看视频)



2018年,黄冈市启动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三年过去了,这项工作成效如何?11月13日,黄冈市能人回乡创业现场推进会揭晓答案: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市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累计签约项目3474个,协议投资2682亿元,累计动工项目3347个,开工率为96%,实际完成投资911亿元。很多县市的实践表明,引进一个能人回乡,往往会带活一个村的产业,带动一批村民脱贫致富,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村的面貌。



黄梅袁勇刚:将稻田建成网红打卡地







最近两年,黄梅县大河镇的“袁夫稻田”成了“网红”打卡地。数百亩稻田、二十间民宿、绿皮火车,让无数城里人趋之若鹜。旺季时,千元一晚的民宿一房难求。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个叫袁勇刚的黄梅籍回乡创业者。



袁勇刚生长于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武汉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世界500强中国总部工作。2017年,他毅然辞去高管职务,回到家乡创立袁夫稻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800亩土地种植有机稻。





袁夫稻田创始人 袁勇刚:我曾经是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算是事业小有所成吧。但是我更喜欢那种田园生活,喜欢躺在稻田旁边,在稻田旁边发发呆、看看书,去享受这种生活,所以我选择了回来,过这种田园生活。




袁勇刚种田不用化肥,只施饼肥。稻飞虱来袭时,别人劝他打农药,他顶住压力不用药,而是在田间做隔断处理,阻止稻飞虱繁殖。为了让大米口感更好,他不惜成本,让大米从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这样种出的有机稻,每亩成本高达3000元,亩产只有六七百斤,但是袁夫稻田的大米每公斤最高卖到47元,是普通稻米10倍以上。





袁夫稻田创始人 袁勇刚:我们从第二年开始就实现了持平,在农业这个行业里面来说,确实是一个奇迹,当然也有运气成分在里边。大概第一年有181万元的收益,到2019年我们有600多万元的收益,增长200%多,我们2020年预计是1500万元,但是因为洪水和疫情,所以大概在1100万元左右。




在稻田和荷叶深处,一栋玻璃房子独自矗立。坐在房子里,全景360度遇见田野风光——袁勇刚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心无旁骛只想把田种好。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竟然让袁夫稻田成了网红,2017年11月,一个月时间里有6万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之后三年,这里每年的游客量都在8至10万人。袁勇刚顺应市场需求,建起了民宿,又买来7节绿皮车厢,开起了火车餐厅和火车旅社,开始为更多的人圆田园梦。





袁夫稻田创始人 袁勇刚:这里所有的建筑和建设,基本上都是我和小伙伴们来完成的,很多人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比如说徽派建筑、比如说亭台轩榭,我们都没有采纳,我觉得自然应该有自然的风光。




袁夫稻田摈弃了传统农家乐思维,这里没有棋牌,甚至没有垂钓,一切设施都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回归乡野、融入自然。袁夫稻田已经开发出了米奶、米酒、米醋、米洗面奶、米面膜等延伸产品,目前正在研发大米体验中心,意在进一步提升稻田附加值,让文创农业在沃野生金。





袁夫稻田创始人 袁勇刚:大家都知道传统农业,每斤谷子大概收购价是一块四毛钱,其实通过我们的有机种植方式,每斤米可以达到二十几块钱,我的最终梦想是每亩超过十万,每斤米超过几百块钱,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呢?我们觉得米,如果传统来做一个大米饭来使用的话,它价值就在那里,那如果说我们把米变成米奶,像我们现在我们产品,每一斤可以做到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块钱,那每亩田的价值就上去了,所以这是我们最终极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06: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山马格胜:无中生有 打造一张县域旅游名片






如果你问一个英山人,当地都有哪些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四季花海肯定是答案之一。“月月花盛开,四季景不同,年年有惊喜。”四季花海景区,不仅吸引城里人来休闲度假,还吸引了很多本乡本土的人前来观光。可谁能想到,这个6年前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包,竟然被回乡创业的马格胜“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地打造了一个4A级旅游景区!



虽然已是冬季,但英山县四季花海景区里,三角梅、海棠花、醉蝶花、紫薇花依然冒寒绽放。周末仍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赏花。眼前的繁荣景象,不禁让景区负责人马格胜回想起了6年前的情景。





湖北四季花海旅游开发公司副董事长 马格胜:(当时)这个地方道路不通,土地基本上是荒芜的,当地的老百姓主要以打工为生,家里都是老人、儿童,荒凉、落后。




马格胜回乡创业前,在一线城市从事旅游开发、策划等工作,有20多年从业经验。英山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打动了他。他和一些英山籍成功人士一起返乡创业,瞄准县城周边九龙口村、大垴寨村、将军山村、四棵枫村、望天畈村、马堑村6个村3500亩低产山林田地,开始着手“无中生有”打造四季花海景区。马格胜说,他期望能以旅游扶贫的新方式,帮助家乡摆脱贫困面貌。





湖北四季花海旅游开发公司副董事长 马格胜:一方面是基于我们对国家宏观大政策的判断,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养育了我们,我也觉得有必要,也有这个能力,大家一起改造它、改变它。




2016年,四季花海项目一期动工。马格胜带着员工将原来的冷浸田、撂荒田、贫瘠山地、低产山林综合规划,开发建设为观赏式花园、体验采摘果园、茶园、药园,使荒滩变花园、劣林变果园,将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传统农林业转型升级,打造为“田园风情、花海画卷”。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园区已有20多个景点,配套建设了温泉、酒店、购物风情街等。通过项目的建设、旅游的带动,也让附近的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红利,实现了景区和周边农村的“共美”。





湖北四季花海旅游开发公司副董事长 马格胜:现在这里的变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唤醒了这一片国土,农村更美了、集合了一方山水,农业更显活力了、幸福了一方百姓,农民找到了小康路,直接安排就业200多人,间接安排就业也有500多人,6个村500多农户都脱贫了。




今年5月份,马格胜当选为四季花海片区联合党委书记。联合党委以四季花海为中心,辐射周边九龙口村、大垴寨村、马堑村、将军山村、望天畈村、四棵枫村组建而成,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村企共建综合体,共同推动旅游大发展的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06:2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县姚峰:将“涣散村”变成“示范村”






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曾经是全县出了名的薄弱涣散村。由于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土地大部分都抛荒了,到处杂草丛生,放眼望去一片凋敝景象。2016年起,随着能人姚峰回乡创业,村里先后建起了红安苕、香菇、小龙虾种养殖基地,还办起了各类加工厂,原先的薄弱涣散村,如今变成了产业扶贫示范村。



11月13日,黄冈市参加能人回乡创业现场推进会的市、县两级领导代表,走进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眼前的红苕种植基地一望无垠,香菇大棚蔚为壮观。他们边走边看,不时发出由衷的赞许声。此情此景,让瑞沣合作社当家人姚峰百感交集。





黄冈市红安县瑞沣合作社理事长 龙潭寺村党支部书记 姚峰:之前我们村引进一个武汉的公司,在我们这里投资,做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直接的诱因是他当初还差我们几十万的工程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是有很深的感情。




姚峰原来在红安县交通局上班。回乡创业五年,他也有过“至暗时刻”:2016年,突如其来的夏季洪水,将合作社的几百亩中药材淹没,龙虾池也全部被冲毁。一夜之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不过,他没有气馁,而是积极着手灾后重建,同时及时调整思路,重点发展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的食用菌、红安苕生产加工。如今,合作社旗下有1000亩红苕种植基地、100亩香菇生产加工基地、800亩虾稻连作基地、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综合体,2019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黄冈市红安县瑞沣合作社理事长 龙潭寺村党支部书记 姚峰:做农业我自己总结了一下,最主要的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盲目求大,更不能冲着政府的奖补资金(去做),我们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政府的奖补(资金)只能当作是锦上添花,让事业做得更好。




虽然主要产业项目都开始赢利了,但是姚峰没有满足,他开始积极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他从高校引进“红苕脱毒种苗繁育”技术,提高红安苕的口感和品质;引进浙江台州籍“农业达人”,合伙种植水果玉米、小番茄、苹果丝瓜等台湾果蔬,发展观光体验农业;还和湖北天门籍小伙子倪勇合作发展虾稻连作。






黄冈市红安县瑞沣合作社理事长 龙潭寺村党支部书记 姚峰:我当初一个人的能力、精力、还有财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我把外地的一些能人都引进过来,让他们能够盈利,另外让龙潭寺村发展得更好,我们共同来打造这一块(土地 )。




在合作社带动下,龙潭寺村229户贫困户成功脱贫,1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村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2018年村两委换届,姚峰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打通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道路,将原来3米宽的道路扩宽到5米5。又引进3家市场主体,将抛荒土地集中流转,办起加工厂,开发农旅项目。原先全县闻名的薄弱涣散村,一跃变为产业扶贫先进示范村。





黄冈市红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主任 徐军乐:姚总是能人回乡创业的先行者,这些年他的合作社和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龙潭寺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06:2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浠水干少华:荒山上种出一个县域特色产业






浠水县散花镇石牛山村,有一块600多亩的荒山。2011年,一个叫干少华的能人回乡创业,在荒山上种起了猕猴桃。9年过去了,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今年,石牛山村猕猴桃基地里“金桃”、“金玉”大获丰收。目前,成熟的猕猴桃已经采收入库,销往全国各地。





湖北全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华飚:这个品种,它的特点是个大、皮薄、肉厚,亩产6到8千斤,非常适合咱们浠水这里的环境。




种出“最贵猕猴桃”的这片园区,9年前还是一片荒山,然而,回乡创业的能人干少华恰恰看中了这里的开发价值。





湖北全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干少华:这一片荒山,几十年没有耕作过的,也不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第二因为靠近长江旁边水源比较充足,这对于有机种植有个非常好的基础。




干少华说干就干,对这片荒山进行了颠覆式改造:他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现代化高端猕猴桃生产示范园,还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引进最好的猕猴桃专利品种。然后又按照“互联网+”思维,利用遍布园区的监控探头和传感器,建立了完备的智慧物联网络,让园区生产管理变得轻松又高效;还推出“网上认养”活动,以每年每棵1998元的价格,打通产品与高端市场的对接通道。





湖北全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干少华:保底是20斤,但这树上结的果子,结多少都归认种认养者所有,认种认养的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24小时可以看到树的生长情况,社会上反响效果非常好。




石牛山村原来没有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在干少华的带动下,如今石牛山村远近闻名,建有620亩猕猴桃基地、150亩苗圃基地、360亩油茶基地,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500元。





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石牛山村三组村民 叶育青:这几年石牛山村的变化有好大,我现在日子过得幸福得很。




石牛山村的成功,如一石激起千层浪。2017年,浠水县委县政府将猕猴桃产业纳入产业扶贫工程,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如今,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8700亩。小小猕猴桃,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06:2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冈:三千能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黄冈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 四级调研员 徐毅刚:引进一个能人回乡,往往会带活一个村的产业,带动一批村民脱贫致富,他们有的还带回了新技术、新观念、新型人才,最终彻底改变了一个村的面貌。




有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黄冈市通过能人回乡创业项目带动建设扶贫车间229个,吸纳农业就业10.6万人,带动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32万人。今年9月,湖北省公布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黄冈市综合得分在全省13市州中排名第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15: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村何以如此美, 唯有发展添动能--罗田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观察

黄冈新闻网
2小时前
立冬时节,气温骤降。走进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羊肚菌种植大棚,却暖意融融:十几个村民抢抓最适宜的季节,松土施肥,栽培育苗,欢声笑语时时回荡。站在村部办公楼眺望,映入眼帘的是刷黑硬化道路两旁层次分明的树木花草,花园式的农庄、桃园、池塘、亭榭相互映衬,生机盎然,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临近的村落楼宇整齐洁净,绿化、亮化、美化焕然一新,快递、超市、农家乐货来车往。

付家庙村的变化,是罗田聚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罗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村级集体、增强集体实力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通过灵活运用能人回乡、村企共建、片区抱团、盘活资源、政府扶持五要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等途径,探索出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2019年底,全县415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性收入5-10万元村231个,10-50万元125个,50-100万元20个,100万元以上2个,预计到2021年,全县将彻底消灭集体经济薄弱村,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潘家湾村地处罗田县白庙河镇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500米,全村203户731人,贫困户占全村近一半。

“2015年以前,我们属典型的‘空壳村’,远近有名的‘穷山沟’,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村集体一年收入不到6000元。”忆当年,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潘道升感慨良多。

转机发生在2015年,市委组织部驻潘家湾村扶贫工作队到位后,即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对村级集体经济状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积极牵线搭桥,吸引能人胡潇华回乡创办一念谷公司,采取“党建+产业”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撬动境内“四古”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文化游,通过“换血”和“提能”,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昔日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93户278人贫困户全部脱贫。

同时,积极争取各类资金4000多万元,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老旧村部进行改造,重新规划村部功能室,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场所;10.6公里旅游公路通村达组,村民用上了放心电,喝上了安全水,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仅农家乐就有21家。

村集体经济壮大,让村民心里有了依托和底气。“支部强了,我们也有了盼头,去年路刚一修好,游客明显增多,我挣了5万多块钱。”说起自家农家乐的收成,40多岁的肖淑桃喜不自禁。她说,等疫情稳定后,她要把在外务工的老公留在家一起打理生意,一起照顾老小。

同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宣讲团、村级文艺宣传队、乡风文明理事会、脱贫致富榜样的作用,进村入户送政策,提振群众自我发展的精气神,不仅丰富了党员群众的生活,更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采取“党建+产业”方式,以村企共建为平台,共同开发境内“四古”旅游资源,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劳务用工和农户农产品销售等问题,实现村级组织、村民、公司三方互利共赢,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市委组织部驻潘家湾村第一书记陈浩无比自豪。

他算了一笔账,“将村筹资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出租给公司,每年租金6万元,以“四古”自然资源入股公司,每年分红5万元,仅古梯田流转收入就有0.7万元,还有村小水电站租金0.6万元、光伏电站5万元等,2019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7.3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将再增5万元!”

与5年前相比,翻了近30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15:2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初,付家庙村两委利用春节之机,引贤回乡,引进企业投资新建罗田县外婆桥生态农庄。村两委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模式与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从事农业畜牧多年,罗田良好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我感受很深,县镇领导也多次诚意相邀,我决定留下来干一番事业。”罗田县外婆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洲娓娓道来。他是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20年来,他扎根英山、罗田大别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养殖管理工作。

黄建洲介绍,利用地处县城近郊的有利条件,流转土地1500余亩,完成货币投资量6000多万元,已建成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一个村富不算富,罗田县委积极总结燕窝湾村企共建经验,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上,实现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

“羊肚菌是高端食用菌,经济效益高,在去年试种50亩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500多万元、新建基地500亩扩大种植规模。”白庙河镇党委书记周广才表示,今年以来,以付家庙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群众共同参与,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鄂东地区最大的羊肚菌菌种生产厂,并有望通过两三年时间,将羊肚菌产业打造成亿元产业链。

把产业兴旺和增收致富的责任时刻扛在肩上,方能走得更远。按照“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村企共建、土地流转等方式,付家庙村集体收入连续3年成功实现“三级跳”。

“2018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5万元,2019年增长到18.7万元,今年预计可超过20万元,未来3至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目前,付家庙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全镇前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15:2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罗田县以“创响罗田,梦想老家”为引领,全力打好乡愁牌,优化营商环境,为回乡能人当好“店小二”。截至目前,全县共吸引回乡创业能人970人,引进市场主体345个,投资项目960个,投入资金6.8亿元,重点培育了黑山羊、板栗、中药材、旅游、电子商务等五大产业,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回乡创业,主要还是心中有一种情怀,想帮助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罗田籍湖北首富卓尔控股集团董事长阎志说道。在回乡创业的乡情感召中,他投资50亿元打造“五小区五小镇”全域旅游项目,带动三里畈、胜利、河铺等乡镇周边20余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整合资源,注入发展“源头活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田境内奇峰竞秀,自然资源丰富,守着金土地,不能让农民再过穷日子。强村的同时,富民更是关键。

11月21日,在大河岸镇古楼冲村的河岸上,蓝色的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临近的百亩种植大棚里西红柿、青椒长势正旺,不远处,花半湾游乐场、进士河漂流等旅游项目,让人真切感受到该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通过盘活旅游、能源、农业等资源,我们2019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0多万元。”古楼冲村党支部书记徐晓娟介绍,村里先后建了两个光伏发电站,每年收益40多万元,招商引进进士河漂流公司、爱尚鲜花公司、维基特农业种养农场,通过村企联营,村集体每年可获利20万元。

而在2015年前,古楼冲村也是典型的贫困村,仅贫困户就有111户304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28 15:2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河岸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该村抢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沉睡”的荒山野岭变为壮大集体资产的沃土,并直接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这几年一到春天,来花半湾游乐场玩的人络绎不绝,到了夏天,进士河漂流的游客就爆满,而进入冬季,从武汉、黄冈等地的游客就慕名来吃吊锅,一年四季都有生意。我专门在景区做农家乐,今年挣了7万多块钱。”贫困户许小红高兴说道。他表示,现在村里有12家农家乐,卖副食、卖鞋帽以及在景区企业务工的村民差不多近200人。

村集体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近几年村集体有钱后,我们先后投入300万元用于农户厕改、购买垃圾分类设施、组建村级文艺宣传队、升级饮水设施、编制村级4A级旅游规划。”大河岸镇党委书记胡晶表示,产业发展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骆驼坳镇燕儿谷片区联合党委根据不同村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确立了差异化发展方向,骆驼坳村的大棚花海、燕窝垸村的苗木盆景、郭家河村的农耕体验、叶家圈村的梯田花海、望江垴村的野生植物园、凡家冲村的民风民宿,形成了“一村一特”的富民产业。

“在落实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基础上,按照每村30—50万元的标准,今年聚焦“消薄”攻坚计划扶持35个项目村,对全县最后16个薄弱村进行“清零”,力争今年底村村实现稳定收入,集体经济收益迈上新台阶。”汪柏坤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