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3 05:2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中村原有贫困人口171户507人,是重点贫困村,2017年如期脱贫。2015年,红安县委在建中村开展了以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平安乡村“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试点,引爆了真脱贫快脱贫长期脱贫的引擎。
村办企业纱帽翅蔬菜大棚,为50多户贫困户提供月收入3000多元的就业岗位;位于建中村部南边的湖北乾康食品有限公司,带动村里劳动力就业28人,年收入近6万元。
“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有不错的收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作为新时代的新农民,倍感幸福”。村民吴隆财笑着说。
建中村脱胎换骨,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粗种植”变“深加工”,产业“变”强了
2015年,湖北省军区扶贫工作队来到了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看到小寨社区因没有主导产业,产生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多次研讨,提出要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帮助小寨社区引进市场主体,投入资金修建菊花加工厂、打造菊花基地。
贫困户杨志华就是在工作队和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得到产业扶贫的支持,通过流转小寨菊园土地成立志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因父亲中风,家中又有两个孩子读书,生活过得十分拮据,2014年杨志华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改善家中生活,他一直在北京建筑工地打零工,但是因缺乏技术,收入也只够自己糊口。2017年为了更好照顾父亲,他选择回到家乡。正愁不知道做点什么的时候,恰逢省军区扶贫工作队支援小寨发展菊花产业,他便去了小寨菊园打工。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杨志华家于2019年顺利脱贫。今年在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和社区干部的帮助下,他顺利流转小寨菊园土地成立了志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打工仔”变身当地菊花种植大户。
“我坚持以‘绿色、环保、自然’为理念,科学配方施有机肥,白天用黄板粘虫子,晚上用太阳能灯杀虫子,物理的方法消除病虫害,尽量不打农药。”杨志华介绍,因为此前种植的菊花品质好,今年早早就与安徽的企业签订协议,菊花销路不愁。
今年,杨志华的菊花基地种植的1.6万盆观赏菊全部销售殆尽,还吸纳了20多名村民在此务工,人均增收5000余元。“有的村民学会种植技术后,自己在房前屋后也搞了承包地种植,现在小寨社区共有菊花500余亩,菊花已经成为了小寨的主导产业。”

乡亲们采摘菊花
“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小寨菊花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发展深加工,延伸菊花产业链。”杨志华对菊园发展满是憧憬。(周月婷 李绍伦 戚建军 江叔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