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考中的黄梅新局
新
新华网
15小时前

图为航拍黄梅县城。
编者按:2020年,经过抗疫、防汛、脱贫攻坚“三重”大考的湖北黄梅,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加速嬗变。
新华网武汉12月2日电(胡诚、吴文华、王政、吴慕枫)云雾缭绕下的黄梅东山,在初冬的细雨中醒来。
“东山古道”上,刻在石牌坊上那句“千丈白莲腾紫气,四时花雨落黄梅”楹联,尽显黄梅千年厚重的文化。
山脚下,主打黄梅非遗文化的东山小镇蔚为大观,并已升级为康养文旅类4A级旅游景区。而在更广阔的腹地,一个生机勃发的新黄梅正铺展新姿。
“七省通衢”“鄂东门户”,这是黄梅的空间概念。
“千年古县”“人文重镇”,这是黄梅的历史标签。
“粮棉基地”“鱼米之乡”,这是黄梅的经济名片。
“创新驱动”“产业强县”,这是黄梅的时代之变。
……
加快转型的湖北黄梅,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犹如破茧中的蝴蝶,即将扇动美丽。
危机之变,开拓发展新局的黄梅定力
先从一个叫西隔堤的水利项目说起。
这是黄梅近郊,华阳河蓄滞洪区西隔堤项目施工现场。
一台台挖掘机在河堤上忙碌作业,工程车来来往往运送着渣土和砂石材料,手拿图纸的项目管理人员仔细查看施工情况,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华阳河蓄滞洪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40个分蓄洪区之一。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西隔堤,依靠民工肩挑背扛填筑而成,建设标准低,险情频发,是鄂东地区防洪保安的重大短板。
黄梅境内河网密布,是鄂东有名的“水袋子”,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的防汛抗灾压力。年年防汛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更让黄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今年面对超标准洪水,黄梅防汛周期长达120天,解决水利工程短板问题迫在眉睫。
面对挑战和压力,黄梅不畏惧、不退缩,保持既有的定力。
用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的说法,薄弱点就是发力点,补短板就是谋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