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善书,又名打鼓说书、鼓书、说善书。属民间说唱曲艺,是黄冈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黄冈善书在黄冈全境的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现可上溯的可考传人,在清中晚期,黄冈善书已经成为处处有人“说",人人都爱听的传统民间艺术。
说善书艺人的道具由鼓杆、小扁圆鼓、云阳板、竹制鼓架组成。演出时,左手执云阳板,右手击鼓,开口说唱。唱、做、念、打,引人入胜。内容包括历史故事、英雄传奇、善恶报应、风俗演义等,形式上有大书与小段之分。可一人说唱,也可二人联堂。场地不受限制,一场一般在3小时左右。内容一般是根据听众和艺人双方商量确定。
清末光绪年间,原黄冈县曾旭东、周子朝、贾瑞臣、**、杨少斋等二十余民间说善书的艺人,已经成为活动在团风、黄州、鄂州、武汉、黄石等地的“跑三江码头”的善书先生。1927年三月初三,黄冈、新洲、孝感、英山、罗田、浠水等地民间说书艺人在贾庙建立善书南派组织,公认柳敬亭为宗师,隶属于湖北会馆的“中江九江”分会馆管辖,非会馆的成员严格禁止游乡说书。解放后,帮会(会馆)废除,由文化部门组织领导成立了曲艺协会。1978年,黄冈县曲艺协会正式恢复活动,各乡镇曲艺小组也同时恢复活动。
长期以来,黄州曲艺艺人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曲艺曲本的创作活动。先后创作、改编了《月湖女侠》《桃花村奇案》及《三世仇》《说唱<红岩>》《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等数十部现代中、长篇曲本和数十篇曲艺小段。这些曲本和小段,在服务当时的政治活动、经济建设和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别的艺术门类难以发挥的作用。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现代生活的角度,黄冈善书都是湖北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