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栖霞岭矗立于老东门外,因而又称东山。东山与西面的黔灵山以其地理形胜,生态宜人,人文荟萃,环境优美,早已成为筑城之“东西二胜”,前人每每以“东龙”、“西虎”褒之喻之。东山在明代位居贵阳十景之首,到清代依然荣列贵阳八景。
东山佛天禅地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洪宗和尚所建之三省寺,后来改叫法昙寺,成化年间改称东庵。明嘉靖年间,山上建起东山寺,崇祯二年扩建后更名为东山栖霞寺。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又屡有兴造,清康熙二十四年(1635年)梅溪和尚驻锡栖霞寺,增修关圣殿、藏经楼、客堂、僧寮等。嘉庆十六年(1811年)又改建关圣殿,道光二年(1822年)添建奎阁、小鲁亭、高会亭等,历代以来法缘殊胜、闻名遐迩,为贵阳名胜。东山寺在十年动乱中被摧毁殆尽,仅存屋基。石阶两旁悬崖峭壁上,有摩岩石刻多处。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遭受破坏的寺院陆续得以恢复重建。2011年5月,妙果大和尚主持重修东山寺,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建设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僧寮等,在建筑布局方面力求恢复东山古寺原貌。
50年代末,朱德、陈毅来贵阳,曾登东山,留下诗篇。朱德诗云:"登峰直上画楼台,春色满城眼底开。四面环山成层海,河水清清绕市来。"陈毅诗云:"闲步跑上东山头,贵阳全景一望收。新城气旺旧城尽,不愧雄奇冠此州。"1981年,东山寺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