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08: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商要瞄准产业链“一锅端”
丁小平,湖北天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天门市从广东中山市招引回乡的成功人士。而眼下,公司发展面临尴尬的“孤军”处境。
本世纪初,丁小平南下广东创业,研发出小型户用太阳能光伏产品,销往中东、非洲、东南亚。2012年,他回报桑梓,投资8000万元把生产、出口基地迁回天门皂市,规划年产值过亿元。然而不到3年,公司业务却开始“返流”广东,年产值停滞在两三千万元。
最先“卡壳”的是出口。从深圳盐田港出口,通常半个月就可抵达非洲。从武汉阳逻港经上海洋山港出口,耗时极长,有一次到非洲用时近半年,并且运价比深圳高。
现在,丁小平进退两难,如果选择深圳出口就根本没必要在天门生产。
更令丁小平苦恼的是,单晶硅、多晶硅等常用零件难以在湖北找到供应商,都需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采购。“一番折腾,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增加了。”
无独有偶。作为随州一家底盘零部件生产企业,湖北远程公司需要高资质的上游配套企业,然而当地合格的供应商远远不够。公司负责人称,从外地采购物流成本高、交货期长,影响了公司竞争力。
丁小平坦言,尽管技术员工资达每月1.2万元,公司还提供精装修住房,仍难留住年轻人才。“沿海城市生活配套齐全,更令年轻人向往。”丁小平认为,这是制约当地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并非个案。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曾调研宜昌片区内的15家重点企业,结果显示区内高科技企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仅有4家企业认为区内配套企业比较全,占比不到30%。
“这些企业互补性较低,没法形成很好的产业聚集效应。”周记顺表示。
“招商绝不能只招‘个位数’,要把整个产业链‘一锅端’。”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邹薇指出,生产企业的上下游原材料都是就近布局,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稳住企业家的心。招商干部不能只盯眼前增加多少投资、拉动多少GDP,而应该看长远,把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好项目引进来,把产业链每一环都做扎实。这些链条的长度和强度,决定着城市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老板问,哪里可以拼机出口
“软硬兼施”拓宽出口通道
记者调研中,刘永刚托记者传话:希望出口的防护物资能在武汉拼机,哪怕一周一班也好!
今年,该公司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出口井喷,出口国以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国家为主,但出口方式八成选择传统的水运;少量空运,绝大多数选择上海、郑州和北京出港。他多次想在武汉与人拼机,但不知道从哪下手,希望政府出面搭把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