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573|回复: 6

[鄂东崛起]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助力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1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助力高质量发展

黄冈新闻网
3小时前
黄冈日报讯 (记者 熊庆萍)12月7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这是我市连续3年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后,创新推出的又一项招引计划,意在借智在外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用一年左右时间,吸引1000名以上在外黄冈籍院士、研究员、教授(含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人才回乡服务。教授回乡“千人计划”中,教授回乡可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参与决策咨询,二是引领科技创新,三是助力招才引智,四是开展项目投资。

《通知》要求,深入调查摸底,形成全市教授回乡“千人计划”人才信息库和需求信息库。广泛宣传发动,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氛围。组织精准对接,建立长效联络机制,落实责任部门,实行专人负责,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联系,密切沟通。落实政策支持,安排工作专项经费,健全回乡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专家教授通过短期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家乡事业单位开展多样化、多领域合作。明确进度安排,2020年12月为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1至4月为联系对接阶段;2021年5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质性启动合作事项;2021年底为阶段总结和效果评估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1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四好农村路”带活乡村产业发展

黄冈新闻网
2小时前
黄冈日报讯 (通讯员 **华)12月5日,行走在色彩斑斓的武穴大地,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宛如美丽乡村中一条条律动的脉搏,畅通了城乡交通,带活了乡村产业发展。

在梅川镇下赵村,红色旅游路带“火”佛手山药的故事被传为佳话。经过多方争取,武穴市投入1亿元修路,2019年10月双车道八里崖隧道通车,10余公里红色旅游路也修到村里,惠及周边3个村数千名村民。2019年底,下赵村山药种植面积达500亩,当年产出山药5万公斤,在电商平台销售一空。

在余川镇龙门冲村龙门花海景区,景区董事长李宏伟介绍说:“路畅万业通。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带动。”该景区历经7年多时间建设,已晋升国家3A级景区、湖北省农业示范园。景区从对外开放以来,接待游客数量迅速增加,日接待游客最高峰时超过4000多人次。

“奔小康,先修路”是山区老百姓对幸福生活最迫切的向往。余川镇海拔最高的仰天村有山林面积4600亩,由于交通闭塞,竹笋、山药、油茶、薯粉等绿色生态土特产销不出去,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四好农村路”建成后,仰天村村支书袁记发高兴不已:“现在路修好了,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垸门口,我们的土特产销售不用愁了。”

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武穴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公路建设,一条条生态绿色、畅通舒美的“绿干线”,串起了山水、林木、田野、湖港乡村景色,撬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构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让老百姓享受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武穴市325个自然村村村通水泥公路,3000多个自然垸有了通垸路,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2224.4公里,打造了130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线,刷黑全市15个示范村路面93.05公里,建设了公路驿站20座、交通公厕30座。60多座危桥得到拆除改造,修建了836.31公里安全隔离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1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山县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成立

黄冈新闻网
2小时前
黄冈日报讯 (通讯员 邓晨)12月2日,英山县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在县科技经信局挂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优化我县外贸服务环境,进一步提升外贸服务能力,为外贸工作提供新发力点。

据悉,英山县外贸综合服务中心由黄冈市一港通外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该中心主要承担全县涉外企业的对外贸易综合性服务和我县商务部门交办的涉外培训等工作。该中心成立后,将以服务外贸企业,促进地方发展,带动一方经济为己任,引导和培育我县更多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为县内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备案、审证、制单、结证,退税、外贸保险、报关、报检、物流、翻译、认证、外贸代理等一站式外贸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创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同时通过外贸全流程供应链服务来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助力我县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滩公园战犹酣

黄冈新闻网
2小时前

黄冈日报讯(记者 肖复苏 通讯员 王耀兴 )12月3日,黄州城区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护坡混凝土浇筑。该工程自11月初启动以来,在齐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监管下,施工方长江河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加班加点赶进度,目前正在对护坡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同步推进一级园路、二级园路路基建设,现已完成大约3公里路基基础工程的开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1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严寒 抢进度

黄冈新闻网
2小时前

黄冈日报讯(通讯员 陈云峰)12月2日下午,318国道英山境内南冲畈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技术员现场指导工人焊接铺设的桥梁板,顺利完成最后一块桥梁板吊装,正式进入桥面护栏、人行道等上部结构附属设施建设阶段。该大桥是通往英山四季花海景区、英山城区,联通罗田的重要交通枢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1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仍是“广阔天地”

黄冈新闻网
1小时前
在11月20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该村能获此殊荣,村党委书记徐志新功不可没。

当今名闻遐迩的燕窝垸,昔日因贫穷落后被人称为“厌人湾”。2011年,该村能人徐志新从一名京城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转身为燕窝垸村第一书记后,用半生积蓄创立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他带领村民治理环境、修复生态,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该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旅游名村”。徐志新先后获得“湖北首届改革奖个人奖”“湖北荆楚楷模”“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黄冈市道德模范”“黄冈楷模”等荣誉称号。徐志新的创业之举向人们昭示:农村仍是广阔天地,美丽乡村大有可为。

近些年,随着沿江沿海的经济高速发展,一大批农村青年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南下江浙务工经商,并由此率先步入了致富的行列。他们之中,不少人致富不忘家乡建设,更有许多类似徐志新这样的有识之士,纷纷返回故乡,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投身乡村振兴,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为了黄冈的明天更繁荣、更美好,不仅需要我们每一名黄冈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更需要乡贤名流、能工巧匠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致富路上发挥引领作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推动作用,在黄冈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

燕窝垸村的嬗变证明:在英雄的黄冈儿女身上,传承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保持着艰苦奋斗的英雄本色;在黄冈这块红色热土上,仍能继续书写传奇;在黄冈经济建设这个舞台上,仍能继续演绎精彩;在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中,只要充分发挥能人效应,一定能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广阔乡村大有可为,愿有更多能人返回故乡,在乡村振兴中扛大梁、挑重担,让美丽乡村两个文明同频共振,人民生活锦上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8 12:2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绿色增效导向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湖北耕肥系统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荆楚网
1小时前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耕肥事业的发展也要适应新要求。

今年,湖北耕肥系统克服疫情、汛情、灾情不利影响,创新优化肥料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为“十三五”收官及湖北农业提质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化肥减量行动,效果显著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对耕肥工作提出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湖北耕肥系统坚持化肥减量与增效并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产品产量提升、品质提升、效益提升。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5%,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化肥施用总量减至273.5万吨(纯量),实现全省化肥施用总量连续七年负增长。主要工作措施有:

优化施肥配方。及时取土化验分析,建立“统一取土化验、统一施肥指导意见、统一优化肥料配方、统一肥料品种、统一机械施肥”服务机制,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开展农企合作服务,构建配肥网点,供应精准专用配方肥。

优化施肥方式。在云梦、枝江、罗田等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等轻简高效施肥技术,加快转变施肥方式。

优化施肥结构。按照“减氮、控磷、稳钾、补微、增有机”施肥方针,引导企业改进肥料生产工艺,引导农户应用缓释肥、作物专用肥等新型肥料产品。全省化肥氮磷钾施肥比例由2014年的1∶0.55∶0.37调优到2019年的1∶0.55∶0.44,复合肥、有机肥施用比例逐步提高。

有机肥替代化肥,扩面提质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重要抓手。自2017年参与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以来,我省狠抓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打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渠道,推进“污染源”向资源利用转化,实现有机肥增量、化肥减施、品质提升、土壤培肥的目标,带动效应明显。

今年,湖北省耕肥总站积极争取,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项目投资。全省累计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县15个,目前在建项目县9个,新建项目县4个,试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二,全年获得中央项目资金6500万元。

全省绿肥种植面积恢复到230万亩,有机肥施用达到1600万亩次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5.3%。各试点县培育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有机肥使用全过程、托管式、专业化服务,引导农民就地就近用好畜禽粪污等有机资源,核心示范区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果茶园土壤肥力明显改善,果茶产品全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

落实省农业农村厅院士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油菜绿肥种植技术推广要求,与院士及专家团队对接,组织“自然生草+绿肥”模式推广,今年全省油菜绿肥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

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与建设,创新手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作为耕肥工作重中之重。湖北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落实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是传统与创新结合,构建手段多样、内容丰富的“监测一张网”。全省布局设立了部、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273个,建点密度高于国家要求。与科研机构协作共建、试验内容丰富。二是部省项目组合支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做到“不漏一块地”。通过中央项目与省级专项组合支持,首次真正实现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全覆盖。三是建立评价数据和评价成果的逐级审核、确认机制,提升“成果严肃性”。建立了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汇总、数据审核机制,确保各项调查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了各级评价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四是耕地培肥与治理双管齐下,施展“养护治理组合拳”。耕地地力培肥与退化耕地土壤改良,是耕肥部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的“两条腿”。我省因地制宜,组装集成、推广应用了一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制度、不同障碍因素的技术模式和服务方式,综合效益明显。

事业转型发展,提升“含绿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耕肥事业而言,要顺应发展要求,树立绿色发展、高质高效理念,加快土肥水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推广,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是耕肥工作导向“绿”,树立绿色理念,由服务农业增产向服务提质增效和资源环境保护转变。二是耕肥技术“绿”,以绿色发展的新视角重新审视现有技术,推进转型升级,构建水肥绿色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三是耕地投入品“绿”,传统肥料产品实行改性增效,提高利用率;农业用水“绿水”优先,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禁止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未经处理的养殖粪污水等污染农田。

今年,我省推进农科教协同创新发力,结合农业科技“515”行动,创新推广一些技术模式,实现事业转型发展的双“新”。一是创新推广节水技术。选择1000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示范基地,示范推广蓄水保墒、集雨补灌等水肥高效利用技术。二是创新推广施肥技术。水稻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新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860万亩次以上。新型肥料产品推广应用面积超5800万亩次。

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站长叶俊表示,当前耕肥工作要坚持政治统领,牢牢树立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履职效能,努力实现耕地地力改善、化肥减量增效、农产品质量提升,有力地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湖北耕肥系统将稳步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高效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着力推进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与建设、规范推进肥料登记备案管理、坚持推进高效农业用水,真正做到耕地质量提升化、化肥使用减量化、生产方式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策划: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