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雨来时 于 2020-12-8 17:12 编辑
朝天山记忆
朝天山海拔763米,位于湖北省大悟县东北部,山的北面是河南省的罗山县,属鄂豫两省的界山。朝天山山势绵绵,与附近的五岳山、六斗尖、狮子头、大小鸡笼山等山峰连成一片,形成大别山脉的西端,横亘于豫南与楚北之间,横贯东西,阻断长淮,屏障天成。 朝天山南坡下有条沟谷,由于两侧山岭险峻,拱卫着谷底小平原,形如八字,故名为八字沟。八字沟深处朝天山山脚,远离尘嚣,桃园世外,加之土地平旷肥美,山溪众多丰沛,适于耕种居住。明清之际,华姓先祖,为避兵祸,聚族于此,繁衍生息。民国之初,人丁兴旺,家大业大,达到鼎盛。 八字沟古村落占地约30亩,依山傍水,门前有月芽形池塘,村头有潺潺小溪。整个建筑群属徽式建筑,现存五座门楼高耸威武,橡木大门敞开,门前石板铺路,青砖黛瓦,古色古香。每座门楼进去,前后六重,各成院落;四水归池,八柱落脚;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房屋共100余间,前后均有炮楼,整个建筑群,可攻可防,和谐紧凑,自然一体。 当年,八字沟华家请来匠人,在朝天山山顶废弃的山寨上构筑坚固的城寨,买枪置炮,蓄养家丁,保护私产。民国时期,华家娶来河南省财政厅厅长的孙女儿,让华家声家显赫,名动一时。民国十八年,附近宣化店发生了暴动,成立了农民协会和苏维埃组织,八字沟的华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乡绅,成了被穷人攻击的对象,从此华家开始走下坡路。华家富人逃到大城市,华氏族人逐步搬出八字沟,朝天山城寨也就不攻自破。 如今,到朝天山,寻着隐约的登山台阶,能看到残存的屋基,雕凿整齐的石条,山顶的瞭望台…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霜雪雨,山上已是一片破败萧条,甚至连上山的路都被植被呑噬了,但人们到此,依稀还能辩认出八字沟华家人曾经的荣耀。 朝天山以北属河南省罗山县,附近有大乘寺、将军岩、跌马岩、万兵沟、带箭沟...相传曾经有张姓头领在豫南大小鸡笼山占山为王,风光无限。后因朝庭出兵剿匪,在此受伤,从此走向衰亡。种种传说,附以各种神秘的地名,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 在冷兵器时代,登高望远,凭高守险,高山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朝天山等山头地处中原腹地与江汉平原之间,位置突出;加之山多林密,人烟稀少,是兵家攻守的好出处。占领此间山头,北可经略中原,南可觊觎江汉。随着中国历代以来,北方文明不断向南方冲击的大潮流,南北商贾此间往来穿梭,占山为王,自然能获得不少过路钱。所以,朝天山及附近山头有各种民间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的老家在五岳山脚下,距朝天山也就几华里路程,读小学里,学校里每月总要组织学生集体上山打柴,说是供学校教师食堂生火之用;多余的学校出售给外商,收入算是学校的勤工俭学。朝天山离学校近,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朝天山打柴。不过,那时山上的树多林密,漫山都是柴,小学生上山打柴,也就一人拾捆干柴而已,对朝天山的印象不是很多。 朝天山右侧有个垭口,一条古道沟通鄂豫两地,为方便南北人们往来,附近的村民自动在路边修建了一座小亭,起名凉亭,供过往客人歇脚避雨。小时候曾去过,清楚地记得,凉亭的柱梁之上,有黑字记录着当年为修建凉亭而捐款捐物的情况。至于凉亭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可考证,但这种方便人们的义举却是一种正能量,足以说明,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尽管旧时山川阻隔,兵匪据险,但人们还是强烈渴望加强南北往来,互通有无,积德向善,天下太平。 现在交通发达,飞机、高铁、汽车等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步行、坐轿或骑骡马不再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此处垭口因不是人们乘现代工具通行的主道,凉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而年久失修,坍塌于荒林野草间,无人问津。 朝天山以北的豫南,只有大山脚下一小块地方种植水稻,人们以吃大米为主;再往北就是广阔的黄淮大平原,人们遍地种植小麦玉米高粱,人们以吃小麦等杂粮为主,却吃不惯大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上述原因,豫南山区水稻丰收了,却在本省卖不出去;相反,紧挨朝天山以南的湖北,却因地少人多,人们经常饿肚子。我们父辈那代人,当年为了生活,往往趁农闲到山上去,偷偷弄点河南大平原上缺少的木材,如建房用的檩子、梁柱、门窗等毛材,做姑娘嫁妆的箱、柜等家俱时需要的毛料。等到月黑风高、夜深人静之际,背上木材,走凉亭垭口,过朝天山到河南,从河南老乡家换来大米,挑回湖北,补充家人饥荒。听父辈那代人讲,那时有三怕:一怕上山准备木材和运送木材时被抓住,结果是相当悲惨的,罚款、住学习班,说不定还要游村示众;二怕夜晚翻越朝天山垭口时,山险路窄,还有野兽和歹人出没,稍有不测,结果就是吃哑巴亏,全功尽弃;三怕木材送到河南无人要,换不来大米,无功而返,全家挨饿。现在看来,无序砍伐木材无论怎么说都是不正确的,父辈那代人,这样做,只是为了家人不饿肚子。前辈的艰辛,后人是无法想象的,但父辈那代人对朝天山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 关于朝天山的记忆可能还有很多,不过许多记忆都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其实,朝天山更像一位老人,它面南背北,屹立万古,见证了鄂豫两地的世事沧海。今天,朝天山南北已是物阜民丰,青山绿水,万象更新,两地人们正携起手来,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