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14 12:1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油菜。湖北是全国双低优质油菜大省,面积和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但因缺乏竞争力强的本土企业,鄂产菜籽油市场占有率极低,品质优良的原料被中粮、鲁花、金龙鱼等企业吃干榨尽;
看茶叶。作为茶圣陆羽故里、中欧万里茶道重要节点,我省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无论绿茶红茶品质均属上乘,但多年来被全国一些知名大品牌采购回去“贴牌”销售;
看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多年领跑全国,但除小龙虾外,加工企业普遍偏小,产业链短、品牌弱,梁子湖大闸蟹、洪湖淡水鱼等产品市场影响力难敌江浙等省份的对手;
看生猪。年出栏4000万头以上,居全国第五,育种与疫病防治科研实力全国领跑,但至今没有一家生猪上市公司,产业短板弱项明显,抗风险能力不足……
“作为中部省份,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突破性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条可行路径。”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张忠家认为,农业由大变强,最主要的几项标志是:有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头部企业,有全国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本土品牌,有完整的上中下游一体、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链,有较强的精深加工能力。
多年来,这些目标一直为湖北人孜孜以求,但一直也是湖北的痛点。
看龙头企业。今年9月公布的全国农业加工企业100强名单中,湖北只有1家入围;500强中,湖北只有9家在列,落后于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之有151家企业入围的山东,更是难望项背。由于缺乏像“双汇”“金龙鱼”“老干妈”这样响当当的大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共有1500余家,湖北只有62家企业入围,且普遍偏小偏弱。更让人遗憾的是,我省首批入选“国家队”的龙头企业,历经多年市场浪潮,目前基本全军覆没。
看品牌建设。不久前,在全国评选的300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湖北只有潜江龙虾、秭归脐橙等11个入选,54个粮油品牌、31个蔬菜品牌,湖北无一入选。
看精深加工。一份权威调研显示,我省精深加工率明显落后于山东、江苏等省份,扣除烟草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不足山东省的一半,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远低于先进省份。
去年,针对“农业产业化”突出短板,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班赴广东、贵州、江苏、河南等省份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让人心忧:与先进省份相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差距还在拉大!
“起大早赶晚集”背后
我省农业产业化抓了多年,为何短板依旧、差距仍在?
省委政研室一位负责人表示,湖北从农业资源大省迈向农业产量大省这一步走得顺畅,但迈向产业强省的过程中,没能抓住机遇,导致一次次出现“起大早赶晚集”“徒弟超过师傅”的窘境。
“我省农业产业化这些年逐渐落伍,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粗略统计,除了中央资金支持外,近几年,省级财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投入不足。放眼外省,浙江设立100亿元农业发展投资基金,促进省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江西统筹200亿元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并且按照1:4比例,形成1000亿元的乡村产业发展升级引导基金;广东每年投入25亿元,建设150个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仅仅给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省财政就拿出数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