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0-12-15 16:54 编辑
华夏第一棋---楚棋园---《江汉古建民居勘测设计图集》选(五) 李勋明 设计依据:沙洋县战国楚墓左冢出土文物“棋局”。 公元2000年因修襄荆高速公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荆门五里镇左冢村发掘了三座战国楚墓。在3号女性墓中出土了一件棋局(暂定棋局),方形,长39.4厘米,宽38.8厘米,厚1.7厘米,通体黑漆,正面棋局线图和文字皆用红漆绘画,由“+”“×”“□” “◎”形组成,同时伴有两枚2厘米见方的棋子(见附图)。这件出土棋局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图文相间的一件相似棋盘的实物,关于其用途和名称,位国内外有几十位专家进行了研究,至今没有作出准确结论,对棋局图案中的186个文字含义,至今也无人能做出正确解读。查秦汉时期出土和用于占卜的式盘、棋局以及江陵出土的一件近似棋局,与左冢棋局组合存在很大差别。从两枚伴出的棋子分析,应该是可供操作的棋局。但是,其经天纬地的图案组合和186个文字涵义又不是棋局。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黄凤春、刘国胜在《左冢三号楚墓出土的棋局文字及用途初考》一文中称,该棋局大概是古人结合天文、历算等知识和阴阳五行制定的一种联系时空的宇宙图式。 它蕴含天地阴阳五行之道,楚人“方城为城,汉水为池”的安邦兴国之道,其模数运用到建筑学,大可建都市,小可建宫廷。图案规方矩圆,法天象地,建成后,即使不融入其它文化内涵,仅千变万化的棋局演绎和独特的建筑布局,就是独一无二的精典,其文化内涵不亚于郭店楚简。如果说《郭店楚简》为华夏第一书,楚墓左冢出土棋局则为华夏第一棋。 楚棋园按照左冢出土棋局图案模数放七万余倍进行布局设计,占地面积小,利用率高,大小房屋360余间。特别是设计中又把护城河和中心庭园下沉到地宫,有效解决了地宫采光通风不足,增加了相当于地平面上街市的使用面积6000余平米,在有限的空间中可创造出史无前例的文旅精品。 楚棋园占地面积:7550m²。建筑占地面积:3535m²,建筑面积:8359m²,水域面积:1296m²,绿地面积:352m²,道路面积:2367m²,容积率:1.1。地宫占地面积:9848m²,地宫建筑面积:6272m²,水域面积:1728m²,绿地面积:368m²,道路面积:1480m²。 楚棋园第一方案效果图。楚式风格,征求意见时,有疑议,说面积过大,楚式风格与民主街明清建筑不协调,后来只好改小,采用明清风格,其实,楚棋园占地在民主街规划总面积80余亩中,只占11.3亩。
第一方案楚式设计正立面图
第一方案内城效果图
第一方案鸟瞰图
第二方案效果图。拿掉外城,过于单一,故在第三方案中,将内城缩小,还是设计了外城(见下图) 第三方案效果图。明清风格,在第一方案上缩小了四分之一。
地宫护城河两岸视觉效果图。把护城河和中心庭院下沉到地宫,有效解决了地宫采光通风不足之弊,增加了相当于地面使用面积6272m²,在有限的空间中打造出了前无先例的文化精典。
第三方案立面图。
第三方案内城图
第三方案第一层平面图
第三方案屋面图
战国楚墓左冢开挖前现状图、
主墓开棺前现场图
左冢墓地平面图
左冢出土棋局。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黄凤春、刘国胜在《左冢三号楚墓出土的棋局文字及用途初考》一文中称,该棋局大概是古人结合天文、历算等知识和阴阳五行制定的一种联系时空的宇宙图式。它蕴含天地阴阳五行之道,楚人“方城为城,汉水为池”的安邦兴国之道,其八干四维模数运用到建筑学,大可建都市,小可建宫廷。图案规方矩圆,法天象地,建成后,即使不融入其它文化内涵,仅千变万化的棋局演绎和独特的建筑布局,就是独一无二的精典,其文化内涵不亚于郭店楚简。如果说郭店楚简为华夏第一书,楚墓左冢出土棋局则为华夏第一棋。
棋局文字和图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