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武当山,多出的时间,出租车司机推荐去博物馆,博物馆一楼主厅是建筑馆,给我的问题备好答案等在那里。
武当山的金顶海拔一千六,这个数字对我们没意义,我们一半海拔坐汽车,一半海拔坐缆车,靠腿力的只剩区区百米的高差,不过爬了一栋楼。当天遇到几个北方的女游客,她们上山跟我们一样,下山徒步,从金顶到南岩,南岩海拔八百,八百米高差下行的山路,她们爬了五个小时。
从南岩通往金顶的古路还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查了百度,真有人数过,六千五百多级,据说这些石阶,足以爬到怀疑人生。爬过的人,或者登过金顶的人,冲天仰着脑袋的时候,估计都会问,山顶庙宇是咋建起来的,铜质的金殿又是咋搬上去的?建筑馆就用实物和图像反复讲这段故事,峰顶的金殿,铜柱铜梁铜顶,包括基座的砖石,它们造于千里之外,迢迢转折,下运河,通长江,过汉江,前山平缓的路可以借骡马之力,最后狭窄的石梯道,估计得靠肩挑背扛,一级一级上铺的,全是艰辛劳苦,一座宫殿估计称得出同等当量的汗水。
突然想起来,武当山的道观与故宫的宫殿差不多同龄,但两边观感天差地别,一个金碧辉煌,风华正茂,一个陈砖旧瓦,老态龙钟。武当山南岩宫,百年光阴化身暗苔,依附在御碑亭的方砖基座上,四周秋色冷淡,暮光清灰,藤木萧条,游人零散,苍凉感扑面而来。远方看不见的故宫,扭捏端着装,简直像一个靠整容过日子的老嬷嬷。
明皇帝朱棣,北修故宫,南修武当,都是他家的工程,倾注的是举国之力。一边是进,执掌江山,一边是退,问道修仙。现代人,全心全意向前进,武当和故宫对照的就是功利的海拔差,故宫还能接着让人体味一下浩荡皇权,吃不到肉,闻个香也是好的,故宫是不是可以因此一路香下去?
比工程难度,武当山的道观更令人称奇,然而除了神仙大师,来来回回还是那个叫朱棣的名字,其他人,能工巧匠,脚夫力士,都是搬砖打酱油的,再说那些把金殿扛上金顶的人,功劳簿不签字,史册上不留痕,一生骡马之命,原本齐天的功业,都随着汗水落入万千石阶下的荒草荆棘,神仙道场跟他们,有个毛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