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936|回复: 3

[今日黄州] 中共黄冈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复制链接]
来自
山东
精华
0

923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5092

IP属地:山东省青岛市

 楼主| 发表于 山东省青岛市 2020-12-22 12:5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市校合作、千企联百校,聚焦科技创新,强化协同创新,完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创新第一动力。

  14.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建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制度,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倍增行动计划,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服务,构建“初创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型科技企业”的梯次培育链。

  15.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行产学研用结合的招才引智育人模式,培养更多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持续实施大别山英才工程,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卫生健康人才、法律服务人才、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等梯队建设,培养一批青年拔尖人才,集聚一批引领创新的“高精尖”人才。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推动人才回流、智力回归、项目回迁。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建立“人才绿卡”制度,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6.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一园八基地”建设,推动“双创”平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对接武汉创新源头,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做大做强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黄冈高新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升优势产业源头创新能力,打造创新产业承接新高地。引导行业领军企业、投资机构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加速器,完善“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体系。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光谷·黄冈创新核心区,推进创新同频共振、能量双向交换,打造区域创新创业网络重要枢纽。

  17.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推进大学(高职)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科研院所改革,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发展壮大创新投资基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18.促进消费升级。提升传统消费,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云经济”“云消费”、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融合发展。发展服务消费,拓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消费新业态,提升教育、医疗、家政等消费新经济。加强城乡商贸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县域电子商务中心建设,推进电商进农村全覆盖,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完善消费设施和消费市场建设,促进黄冈地标优品消费,打造城市消费品牌。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9.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投资空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中央厨房产业综合体、氢能产业生态园、黄冈火电厂、黄冈LNG储气基地、鄂东大水厂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实施大别山南麓水环境综合治理、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入江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等一批骨干性、基础性重大水利工程,布局建设高端前瞻的创新基础设施。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功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提高供给质量。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质量品牌为重点,突出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增强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建设。挖掘特色农产品价值,培育“黄冈食卷”等区域公共特色品牌。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建立技术、标准、专利协同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整合资源品牌,打造精品线路,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发展现代教育服务业,强化教育品牌建设,支持高水平教育输出。

  21.健全流通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区对外交通门户。补齐铁路短板,建成通车黄冈至黄梅高铁、合安九高铁黄梅段,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铁路黄冈段、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等项目建设,推动黄冈至安庆铁路项目进入国家铁路规划。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积极对接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推动江北高速公路纳入全省布局规划,加快建设英山至黄梅高速、蕲太高速东段等,建成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加快实施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完成境内长江航道“645工程”,加快支流航道建设,优化港口布局,建设绿色生态黄冈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服务跨区域高效流通。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引进和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推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推进交通邮政融合发展,提高城乡配送效率,实现村村通快递。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

  22.完善市域经济治理机制。健全“双强双兴”“四大行动”推进机制,提升市级统筹产业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协同的能力。科学划分市县事权和财权,优化管理体制和考评机制。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和“零基”预算制度,建立贯彻落实重大工作部署财政奖惩机制。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建设性功能。培植壮大地方财源,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完善市区一体发展机制。推进开发区综合改革,强化黄冈高新区“一区多园”协调发展,建设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园区,提高配套功能、产业水平、投资强度、亩均效益,打造经济建设主力军、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2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原则,营造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权责清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一次办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审批、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和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改革,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改革。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精神,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评价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

  24.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投融资平台企业转型发展、做强做优。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培育发展更多企业类市场主体。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25.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搭建要素交易平台,引导各类要素协同集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大别山金融工程,积极发展债券融资、基金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等综合融资,推动更多企业多渠道上市挂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做实用活大别山产业基金。壮大地方金融主体实力。加快推进数据“上云入库”,建设黄冈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完善数据管理制度。

  26.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复制运用湖北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推进相关区域加强与自贸区联动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建设黄州一类水运口岸、外贸综合服务中心、综合保税区,设立黄冈海关,建强对外开放平台,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推动优势产业开展国际合作,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强跨江开放开发,密切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推进与长江上下游地区交流合作,形成一批高水平开放合作范例。做实环大别山战略合作,共同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化与山东全面合作。丰富国际国内友好城市交流,进一步扩大黄冈朋友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