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20-12-25 18:0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文化旅游局、黄冈消防救援支队等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对2020年冬季恶劣天气和“两节”“两会”期间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专题会商研判,形成了分析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应对要求。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今冬气候以干冷为主,降水总体偏少,前冬暖、后冬冷,有较强阶段性低温雨雪过程(大致出现在2020年12月底至2021年1月上旬、1月中旬中后期、1月下旬末至2月初)。特别是近期随着冷空气活动加频加大,气温骤降、雨雪冰冻、重霾大雾、大风灾害等冬季极端天气极有可能在局部形成,未来将出现寒潮天气,近期将维持低温寡照态势。
当前市内外火灾、一氧化碳中毒和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各级领导和老百姓高度关心关注恶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进入岁末年初,进入四季度完成全年计划任务重、时间紧,人流物流更加密集,企业赶工期赶进度普遍,安全生产压力大,对冬季恶劣天气的预测分析、预报预警的需求更迫切、要求更精准,各部门的防范应对措施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针对冬季低温大雾、冰雪和大风灾害,重点做好“七防”工作:防寒、防风、防雾、防冻、防灾、防滑工作。会上各部门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预测研判,提出了防范应对措施,强调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克服侥幸心理,做好防寒保暖的各项准备,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气象方面:做好天气形势分析研判,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形成研判报告;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及公众气象服务,及时制作《重大信息专报》《气象服务快报》,及时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两节”“两会”期间,要加强加密会商研判,提前发布气象信息。
应急管理方面:高度重视,严阵以待,深度排查,严控风险,精准研判恶劣天气下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风险点,做到点对点、人盯人地防范应对。完善预案,对恶劣天气下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确保预案管用、实用。全员发动,值班备勤,积极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做足应急准备,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检查应急队伍、物资、装备准备情况,相关装备设备检修到位。及时发放冬春救助补助,落实因灾倒损房屋的灾民年前入住。
能源方面:全力保障电、煤、气能源供应,抓好能源安全生产,全面开展冬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要针对供电路线防低温冰冻、油气长输管道防泄漏开展专项检查。
教育方面:完善预案,落实基础保障。要求各学校迅速制定、及时完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预案,并在元旦前后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和冬季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健全应急机制,配齐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对学校及周边进行隐患自查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上报,确保隐患可控,特别关注极端天气对校车运行影响,加强全面检查,杜绝带病上路。强化宣传,提高意识,要组织学校对在校学生广泛开展冬季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普及教育。做好巡查巡视,落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特殊时期加密巡查频次。及时预警,保证信息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第一时间向师生和家长发布,启动极端天气预警后按照预案执行。
自然资源方面: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发挥各方在冬季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巡查,针对今年冬季地质灾害特点,全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一旦有异常情况,果断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加强值班和临灾避险知识宣传。全力做好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畅通,及时科学处置遇到的各类突发情况,配合应急协同工作。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宣传防灾减灾小知识,提高群众防治减灾意识和能力。
生态环境方面:充分认识冬季和“两会”期间自然灾害风险的危险性,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强化源头治理,确保环境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应急监测,对空气、地表水和重要区域水质监测,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
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督促建筑工地、供水供气企业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准备工作,落实企业及工地值班制度。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夕,利查力度,重点针对会导致高空作业、基坑防护、临时用电防火等方面安全事故多发进行检查。城市管理要针对城区防冻防滑防火进行专项检查,制定预防措施。
道路交通方面: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大型滑坡体、高边坡防护、路侧险要、重要桥梁等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隐患。加强道路保通保畅工作,加强普通公路保养维护,及时清除可能影响安全通行的路面障碍,及时修补路面病害,保证路面平整、路况完好。做好交通公路应急预案,完善冬季团雾、结冰、积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应急预案,加大防冻、防滑、防范事故的应急演练力度。在易积雪结冰、易拥堵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提前备好备足应急物资、大型清障和铲冰除雪设备,组织好应急队伍,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强大雾、大风气候期间的船舶行驶安全监管,对重点渡口渡船、危险品和旅游码头、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大坝船闸,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布暴雨、大风信息,防止船舶冒险航行。
消防方面:着力抓好圣诞、元旦、春节安保工作,针对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休闲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针对性开展冬季火灾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发挥好乡镇专职消防队伍作用,增强火灾初期的扑救能力。加强在建工地隐患排查工作。做好交通事故处置的应急准备工作。做好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森林防灭火方面: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继续上紧弦,站好岗,坚决打赢岁末年初森林防火攻坚战。督促落实好“六包”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头。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按照市委“十六字”方针和“五全”工作要求,在全市开展一次声势浩大、覆盖面广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严格做好野外火源管控,所有防火检查站、进山入口卡点坚守岗位,严阵以待,采取强硬措施做好火源管控。有序做好应急处置。森林消防队处于临战备勤状态,严阵以待。防灭火的机具、器械备足好用。
农业农村方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做好大风降温冰冻雨雪寡照等极端天气变化防范应对工作。加强监测,强化灾害预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紧密联系,科学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防范,提前落实好防范应对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科学指导,确保防范措施落地。加强指导科学防灾,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安全,确保作物安全越冬。抓好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切实加强应急值守,统筹做好灾情调度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水利方面:加强水工程非汛期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应对各类极端天气。强化冰冻天气防范,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做好非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冬季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