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包大人 于 2020-12-26 21:31 编辑
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民宿区对联有待改进
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民宿区对联有待改进
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通过租赁方式招商引资,经过两年多时间打造出了一片环境优美的民宿区,然而,建筑设计以及文化内涵布置上难免留下一些瑕疵,特别是每户所挂楹联并非楹联,有损该民宿区形像。尽管所挂楹联大都摘用古诗句,然而诗词不能代替楹联,诗词有诗词的韵律规则,楹联有楹联的平仄对仗要求。仅看主入口“田园人家”牌坊联就存在语言逻辑不通,更不用说合联律平仄了!写联至少要懂得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该联却上下结尾用了两仄声字。 黄歇邀怡情小酌 尝农家风味 芈月请休闲雅集 品乡土文化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芈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上或刻在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有相应的要求。一般说来,对联有六要素:1、字数相等,2、内容相关,3、词性相当,4、结构相称,5、节奏相应,6、平仄相对(谐)。 其中“词性相当”说的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平仄相对”说的是1、一句内平仄相间(交替),2、一联内(上下句)平仄相反(相对)。上联句末应仄,下联句末应平。 所选刻的内容不是对仗句,是古典诗作中的上下截句,它不符合对联的上面两个最重要的要求。不能拿来做楹联用。 试举一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子规”,名词;“绿遍”动补结构的动词短语。“山原”并列结构,“声里”名词加方位词,可叫方位短语。“白”,形容词;“雨”,名词。“满”,形容词;“如”动词。上下句不符合“词性相当”的要求,即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 再看上下句末两个字,“川”,“烟”,声调均是平声,不符合对联上仄下平的要求。 当然,诗句原作本来就不是对仗句,不是供我们拿来做对联用的。如果想用古典诗句做对联,应该在律诗中,挑中间讲对仗的两联来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引语:包大人 解读:市楹联学会、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胡孝华) 摄影: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王留顿
美丽来龙民俗
美丽来龙民俗 人寿年丰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杰地灵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榆新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万事如意 旧时谢堂王前燕(王谢堂) 飞入寻常百姓家
宾至如归 小堂疑是有村客 急向柒门去却关
万象更新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宁静致远 山衔落日浸寒漪。 草满池塘水满陂,
幸福家园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恩泽千秋 雨余溪水掠堤平 闲看村童谢晚晴
鸟语花香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心想事成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紫气东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方来财 只恐夜深花睡去(深夜) 故烧高烛照红妆
春意盎然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