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好乡村治理问题,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内容是什么? 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找了相关的内容要求,《纲要》给出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数字乡村建设确定初步进展 到2020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第二个阶段:数字乡村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 到2025年,4G在乡村进一步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逐步推广。农村流通服务更加便捷,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第三个阶段:数字乡村建设确定长足进展 到2035年,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明显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第四个阶段:全面建成数字乡村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实施数字乡村的第一阶段要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第二阶段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第三阶段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能力基本实现。 前三个阶段都明确指出了乡村治理要优先发展,可以说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和体现,那么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 
当前我们所做的是互联网+政务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2019年7月,《多部门关于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在试点主要内容,通知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情况,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2. 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 3. 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4. 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 5. 完善基层治理方式。 6. 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 7. 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8. 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这是当前国家给出的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内容方面最权威的答案,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在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数字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等等。那么建设数字乡村有何重要意义? 
数字乡村建设服务等涉及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会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城乡信息差距助力乡村社会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不仅存在建设差距,也存在信息差距,乡村发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数字乡村的发展将缩小城乡间的信息差距,为乡村社会培育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撑和条件。 通过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居民可以便捷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变革和发展经验,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基础。同时信息化服务普及、公共信息服务水平通达、网络扶贫开展,能够实实在在的让广大乡村居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深度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近年来,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出基础支撑作用。 事实上,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认识到,不能简单将数字乡村理解为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乡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重塑。 而且,走向未来的乡村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拥抱数字化浪潮,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既响应了上级组织的号召,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也为村居环境改善、乡村经营状况提升、乡村治理智慧化等全方位工作带来改变,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 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 数字经济带给涉农产业更大的影响是推动产业系统重组,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能效。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天然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主体虽属于实体经济,但又必须依托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意义重大,所以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把握好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的机遇,积极发现和挖掘数字乡村中蕴含的商机。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应该是基础,只有在乡村治理方面突破创新,形成有效的治理,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