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抓紧推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
其中特别提出,“完善武汉城市圈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优化产业链圈内延伸,建设城市圈大通道。支持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加快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黄冈是武汉城市圈重要一员。如何抢抓机遇,深度融入大武汉?怎样借力“一主引领”,实现“两个更大”发展追求?
在前不久召开的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与武汉同城化发展见到新气象,对标省级区域发展布局,依托中部强大市场,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
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黄冈代表团审议现场,“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
精准对接武汉“五个中心”建设
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在接受湖北日报采访时表示,黄冈将精准对接武汉“五个中心”建设,加强规划对接,深化交通一体、产业协作、市场联动、科创协同、功能互补,打造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邱丽新说,已启动实施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临港经济项目、光谷科创大走廊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燕矶长江大桥和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建设,构建铁水公空等多式联运体系;拓展发展平台,通过“投融资+EPC”模式引入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合作开发黄冈临空经济起步区;重点是推进产业导入,将黄冈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鄂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协同区、武汉都市圈现代服务业重要集聚区。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社教结合武汉城市圈推进10多年来的实践,建议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落实“法制和行政”两大举措,调动“武汉龙头引领和圈内成员共同发展”两个积极性,推进武汉城市圈走深走实。
“对黄冈来讲,我们要找到具体抓手。”张社教认为,黄冈可从三个方面来突破,一是充分发挥临空临港两大优势,聚力做好“借机登高”“借船出海”文章,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和临港经济区发展;二是加快推进“黄团浠”一体化发展,做大黄冈中心城区,加快融入大武汉;三是以产业互补为抓手,发挥黄冈“吃住行”优势,做大黄冈特色农产品,做强黄冈建筑业,做大全域旅游产业。
杨金叶、杨立峰代表建议,支持黄冈申报设立海关机构,在黄冈设立鄂东综合保税区,助力提升黄冈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融入大武汉。
做实武汉黄冈一体化支撑
“武汉城市圈提了10多年了,但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来自省直的黄冈代表团代表程春峰直言不讳。
程春峰建议,要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和引领作用,抓紧制定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政府性平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强创新型产业引领作用,拉长武汉“芯端网屏”产业链条,产生溢出效应;发挥政府在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等主导方面作用,推动武汉城市圈发展见到新气象。
张社教代表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计划在2021年推动省内协同立法,要围绕省委提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协同发展。
屈凯军代表建议,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新一轮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出台武汉城市圈“一主引领”整体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在推进武汉黄冈一体化发展上,要做实“11个一体化措施支撑”,即规划编制一体化、政策制定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环境治理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开放合作一体化、要素资源一体化、组织保障一体化等措施支撑。
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产业功能区
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在讨论中,黄冈如何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产业功能区成为高频词。
屈凯军代表说,要着重推动武汉黄冈产业合作、错位发展,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重点支持黄冈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大健康产业、全域旅游、临空产业等五大主攻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对接发展、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胡凯代表说,黄州叶路洲2020年全洲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蔬菜交易量2.5万吨。聚焦疫后重振,黄州与山东潍坊对接合作,引进山东寿光集团在叶路洲投资建设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正在建设一期1000亩的现代蔬菜种植基础设施,着力打造蔬菜产业发展黄州版“小寿光”。建议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叶路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成为武汉市“菜篮子”工程保供基地。
汪国兵等代表就突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壮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现代种养业,增加优质农产品向武汉的供给力度,把黄冈打造成武汉的“中央厨房”,提出意见建议。
近几年,吃“化工饭”的武穴,崛起一座芯屏新城——规划面积50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已签约65家企业(近九成是国家级或深圳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协议投资171.1亿元;首批入驻的35家企业陆续投产,得到省委书记应勇的充分肯定。李新桥代表建议,大力支持武穴产业园发展,将武穴电子信息产业园纳入湖北省“十四五”产业规划,搭乘武汉“芯端网屏”产业快车。
陈少敏、蔡绪安、詹才红、田群、赵秀等代表就做强做大黄冈大健康产业积极建言,认为要坚持“药、养、游、医、健”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积极对接武汉,建立医疗互助绿色通道,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黄冈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把黄冈打造成武汉的“康养地”。
交通要当好同城化发展先行官
“同城化,交通要先行。”管正兵等代表建议撤销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站,让同城化更接地气、更暖民心。
2014年,黄冈长江大桥、黄鄂高速公路、武冈城际铁路同步建成通车,黄冈与武汉从公路、铁路到轨道交通实现了全方位“无缝对接”,车程由一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开启了黄冈武汉同城化发展的新篇章。
屈凯军代表说,在交通先行上,我市正在推进“九条通道建设”,即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武汉新港江北高铁、阳逻至黄冈铁路,武汉城市圈大通道黄冈段、武汉至蕲春江北高速、武汉至红安高速南延、G347国道,黄冈港等通道建设。希望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给予支持。
“黄冈是全省人口第二大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勇于担当,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中,应当仁不让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黄冈代表团代表们信心满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