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834|回复: 2

推磨打豆腐 腊月二十五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9

主题

25

帖子

4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41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21-2-10 00: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磨打豆腐
腊月二十五
监利曾鹏
   
小时候,别说鱼肉吃不上,就连豆腐也是好东西,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在我的眼里甚至比鱼好吃,不担心被刺卡,还有豆浆,豆腐脑喝,除了煎,煮,烹,炸,溜,烧,拌,卤等等传统方法之外,还能变身豆腐皮(有的地方叫千张,百叶),醪糟等等。最为独特是,还可被母爱转化成霉豆腐,制作豆腐乳,伴我整个中学住宿求学时代。总之,童年好吃印记我心,铭记至今。安徽淮南是豆腐的发祥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相传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淮南王,闲来无事好道,老是琢磨怎样能长生不老,不惜重金招纳数千方士,常聚在楚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试着用山中的清泉水磨制豆汁,想以黄豆汁培育丹苗。方士们在炼丹中使用了许多矿物和无机盐,偶尔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与豆汁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东西,仙丹没炼成,反而制作成了豆腐流传于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箥箕颠豆石矾香,夫妻推磨连夜忙。点卤晶浆奇变化,羊脂白玉现厨房。说的就是过完小年农家小院里家家忙活的打豆腐事,在江汉平原广大农村,遇到逢年过节、红白之事都要打上一盆豆腐。
做豆腐,第一道工序就是浸泡。母亲选取自家当年生的黄豆,在箥箕里左右摇晃,颠去渣子,然后用小筛子滤去少数瘪粒,选取颗粒饱满,表面光滑的黄豆,放在桶里浸泡。我用手一搅,黄豆在水里象珍珠样滚动,甚是好玩,母亲则说不要瞎忙活,把皮都弄破了,待会豆浆会不好喝。接下来就是推磨。石磨冷水,依靠磨盘上下两块石齿相互咬合磨碎黄豆。母亲一般是进冬腊月就事先请走村串户的石匠把磨齿重新錾刻下,只见老头戴着个旧毡帽,围个旧皮裙,把石磨翻过来放在凳子上,夹在两腿中间,一手持铁钎,一手用铁锤有节奏顺着原纹路敲打,慢慢凿出一道一道新的刻槽。磨刀不误砍柴功,錾刻的石磨出汁更细,效率更高。

父亲推磨一圈一圈匀速顺着凹槽转动,母亲把水和黄豆一点点送进磨眼中,磨转黄豆碾成汁,二轮圆磨流琼液,一盆甘汁溢豆香,伴随着有节奏的“吱咯、吱咯”声,乳汁般的豆浆顺着石磨沿壁汩汩而下滴进盆里,豆香四溢。我们磨豆腐时候,台上有的没有磨的人家图省事便会来等磨盘。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长大后我在陆军学院后勤专业上学时,就专门学习过制作豆腐这一课,用的是大功率的电动机器,电磨一开,不到半小时就会磨好多黄豆,效率很高。只是教员告诉我们,相比纯手工,电动机械磨制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破坏植物的分子结构,影响豆腐的口感,但问题不大,如果说是厨艺达人用料讲究些,一般选用纯手工的豆腐,味道更佳。


  到了晚上,等到来我家磨豆腐的人都走了,母亲就架起炉灶,煮豆燃萁,点火烧锅。
  从房梁上悬一绳索,用两根木头绑一个十字架,将罩纱布四角系到十字架上,下面放一大盆,把豆浆用瓢倒入罩纱布里,边摇边晃,豆浆就渗漏到锅里了,一边渗漏一边从上面挤,豆渣积累适当,二人用手绞着白布拧干,放在H型板子上压,掏出豆渣,如此反复操作。


  煮豆浆要多搅拌两下保证豆浆充分煮熟,在那个不富有的年代,母亲经常会舀些豆浆,放点糖精给早已经捧着大碗的我,算是奖励。那带着浓浓豆鲜味的味道就这样永存在我的味觉记忆里,即便现在天天过早到处都有豆浆喝,淡点的一元一杯,现磨的二元一杯,但我还是留恋那小时迫不及待喝原汁原味的乡下生活的味道。按惯例会给邻居家里送去一小盆,哪怕是平时有点隔阂的邻里关系,也会因为这一碗小小的豆浆或者豆腐脑,变得融洽和谐起来,这就是乡里乡亲的纯朴。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后面点卤是所有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嫩一点就是豆腐脑,老一点豆腐口感不好。母亲取出些磨细的石膏粉放入豆浆中搅拌,见证奇迹时刻到了,一会筷子就能站立,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比豆浆味道要好,自然会盛大碗给我享受一下,大人们也跟着分享,也算是一年到头对自己辛苦的奖赏。一家人会洋溢在温暖的豆香味中,欢快的喜悦提前点燃浓浓的年味。

  后面的我不怎么期待,把豆花舀入事先准备好的铺有罩纱布木框模具里面,包好,上面压块木板,就把石磨上半片重重压住木板,浆水就会流出来,可怜石磨吃不上豆腐脑,就使劲出力压来出气解恨,于是便有了成型豆腐。打开纱布便可看到鲜嫩的豆腐,水灵水灵,味道真是鲜美极了。
  

  打豆腐是那个年代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具备的一门手艺,各家有各家独门味道,虽然简单,却是家的味道。母亲说,打铁、撑船、磨豆腐过去是三苦,这石磨里打磨的不仅有生活的艰辛,也有我们贫苦人家用朴实劳动转换为收获的希望。

  不解的是,母亲还会把豆腐渣捏成醪糟,用辣椒炒一盘豆腐渣,在我看来,这满口是粉末,难以下咽,深不以为然,父母吃豆腐渣估计更多的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美德吧,那也是传承的另一种味道。
     如今大街小巷,都有卖豆腐的,你不用做,可以现卖现吃,既方便,也新鲜。
     在陆军学院后勤专业毕业烹调考试有三道菜,土豆一菜多吃要求十种以上,麻婆豆腐,还一个就是榨菜炒肉丝。我做麻婆豆腐尤佳,深得军需教员精髓,成家后,豆腐也成为我女儿记忆的家庭味道了。

老家监利新沟有一道醪糟汤蛮有名,原来只晓得东荆河水制作的千张紧俏地道,哪知副产的醪糟品质也不甘下风,我一平民百姓,虽不随波逐味,但也偶尔尝试过,确有特色,印象深刻。也曾闹过笑话,在军营生活多年,我原来在江南一带吃过醪糟鸡蛋汤,第一次品尝,人家煞有其事介绍醪糟是一种米酒,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好有名好有名,经江米发酵而成,可以帮助消化,夏天可以解暑,刚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实不就是湖北的酒糟冲蛋花子,过早必备小吃,这有什么稀奇。喝桂花酒黄酒也是,班长让我把全班热水瓶提去军人服务社一买好多来喝,一喝就是讲一热水瓶一坛子,其实也就是我们老家的酒糟水什么的,无形中把我的酒量练出来了。


   一块豆腐,色若白雪,嫩象凉粉,香如菊花,细似凝脂,能品出人生百味。把中华文化当作原料,包容万象,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视觉美的洁白无暇,触觉美的柔情似水,味觉美的回味无穷。能做出无数花样,可炸,可卤,可冻,可熏,可霉......豆腐之法,历久不衰,代代创新,既可当家做主,也可俯首甘为孺子牛,上荟萃国宴,下惠泽市井,连伟人毛主席他老人家都钟爱吃家乡的臭豆腐,何况我等平民百姓,凡夫俗子乎?


  于是,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一碗豆腐,千年不变的简单工艺,万古不舍的浓浓乡情,传承着中华文化千年的脉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又到过年了,新的时代,年味里也已经有了新的味道,新的文化元素,打豆腐只能是我们那代人的一种童心未泯记忆了。
因疫情在外的老乡,你眼角在流淌,是不是想起了小时过年的模样?我觉得,海角天涯,东奔西走,世界上最终极的美食,其实还是小时候母亲磨出的豆腐的朴实与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5908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2-10 22: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
精华
0

0

主题

1

帖子

10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0

IP属地:山东省青岛市

发表于 山东省青岛市 2021-3-1 1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代感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