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路 曾 鹏 2021/2/14 故乡的小路,连接着乡村和城市,一直会创造传奇;连接昨天与今天,一直会延伸未来;连接故乡与远方,一直会通向希望;连接着祖辈与后代,一直会传承历史。人生半百,走过了世上万千条路,在我心里,还是惦记着从新沟顺着东荆河蜿蜒而至清水湾的那条永远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小路。 故乡的小路,不管我身处何地,何时归来,即使闭着眼睛,也能随着思念的脚步找到回家的方向。如同我出生时身上的脐带,剪不断理还乱,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故乡的小路,有一条黄金水道。老家清水湾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这里河湖纵横,水网密布,夸纲河从门前向西,直通新沟镇,取道东荆河,经洪湖境内汇入长江,溯潜江而上可通向汉江。向南流向四湖河,从螺山船闸汇入长江,径直从长江通往大海。这生命之源的乡间水道,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不仅维系着鱼米之乡的水系命脉,而且承载我童年求学的许多记忆。上初中时期,晏桥中学就在夸纲河边,我的记忆里,只要是开学和放假,都是爷爷撑着小船往返来接送,行李,粮食,柴火补给也是随着温情的夸纲河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学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家里的粮食,油麻,棉花等等农作物也是通过这水路上交国家,履行着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社会责任。 90年代初,我参军到江苏江阴,就在长江下游,从老家门前夸纲河缓缓流淌的饱含荆楚风情的河水也可顺流而下抵达,或许,在我十多年的饮马长江的军旅生涯里,在某一个星期天午后从江边捧起的江水里,就有来自家乡夸纲河水的气息。 夸纲河水向南流向四湖河,岸边曾经生长过一位在中华历史文化灿若星河的英雄人物中非常耀眼的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伍子胥之父兄因受谗害,被楚平王杀害。他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西破强楚,北败齐、鲁,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遭拒。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后九年,勾践卧薪尝胆复仇灭吴。现今在江南一带,流传千年的端午节划龙舟习俗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四湖河位于黄歇口镇,也是春申君黄歇故宅所在地,我入伍后在江阴黄山,就是黄歇后来在江南吴地读书的地方,江地南人民为了纪念黄歇特此命名黄山。真想不到,千年后的机缘,我会顺着家乡两位历史人物足迹从军报国,驻防江南。 后来,我从部队回到了家乡,选择了扎根交通系统,努力在长江上从事汽车轮渡,以渡为桥,用自己平凡的劳动让天堑变通途,架起连接湘鄂两地的连心桥,也直接为后来的随岳高速公路,荆岳长江大桥,监利华容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立下不世之功,助力江汉平原插上腾飞的翅膀。 故乡的小路,有条交通要道。顺着刘庙上省道新峰线可经新沟南下湘粤赣,东进武汉通往苏沪皖,北上京津冀。经老新可西去荆州宜昌,溯三峡入川渝,沿国道达陕甘宁。四通八达,融入祖国大动脉。 曾几何时,不少乡亲年轻力壮时背井离乡,沿着这条乡土路到外地求学、参军、打工、经商,后来留在了县城、省城、京城工作,甚至有的人走出了国门。 从故乡小村到他乡的路距离有多远,我就用心走了多少年,那条路可能要走20年、50年,甚至是穷尽一生也没有走到头。那条长长的小路上,无数个漂泊在外的乡亲,世世代代的农家子弟,就在这些土路上出出进进,走完了他们不算辉煌伟大、但也绝不卑微渺小的一生。 现在,我在外安了家,天天走在宽敞的城市街道上,甚至鞋子底下了难得再象小时沾满泥土,过着平凡的日子,也并不常走故乡的小路,或许一年算头就是在春节时只走一两趟,但是,我的心里故乡的小路始终那样熟悉。 从监利市区出发,经国道到周沟,回去的路有三条,沿省道在施家加油站经新沟,那一条不知在心里默默走了多少年的阳光大道,那条路上,有我的母校,有我入伍时走过的路,有我探亲时走过的路,陈家垱那里桥较破旧,晏桥二桥属于危桥,祝场那里有弯弯拐拐,我都一清二楚。那条路上曾经是贺龙元帅取得新沟嘴大捷的地方,我的老部队第一集团军就是元帅从家乡监利苏区组建带出,无数家乡先烈为中国革命胜利血洒疆场,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至今,贺龙元帅两把菜刀巨大雕塑挺立在此,告诫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当下。路上也有我的战友和同事徐智军,我俩一同入伍参军,后来各自先后在交通局工作,他在施家超限检测站日夜工作,守候着我回家的路。每次路过,我都要在检测站停车休息会,看看徐智军,重温下我们曾经走过的军旅之路,探讨下如何维护现在致富腾飞之路。近年来,晏桥危桥,陈家垱大桥先后改建通车,公路也变得畅洁绿美安,回家更加方便快捷。 第二条路从周沟经黄歇口镇在伍场转弯。这条也是二千多年前伍子胥和黄歇两位先贤曾经走过的路,一路充满历史的积淀,凝结着我们后人对前辈无限的尊崇和敬仰,监利城区最繁华地标处,孤独地矗立着伍子胥雕像,满眼的愤恨即使穿越了千年,我仍然能读懂。我在江南从军,凭着对先贤特有的感情,先后在江南各地看到和查到无数纪念他的庙祠,河流,城门,公园,遗址和传说,也了解他传奇而苦涩的一生。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对此,我只能说,伍子胥属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人物。千百年来,人们没有遗忘过他。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等等都众口一词,肯定伍子胥是一个忠臣良相,是一个壮烈的悲情英雄,忠孝两全,雄才大略,协助吴王阖闾称霸。庄子说: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 今人对于伍子胥的评价争议较大,我认为究其原因不过有二,一是伍子胥楚人叛楚,二是掘墓鞭尸。但按照发展眼光来看,春秋无义战,这是一个历史教训。 途经黄歇口镇四湖河大桥新区旁边,同样矗立着一位伟大历史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名君”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犹如封尘在历史长河里的瑰宝,有着厚重的沧桑。推开沾满岁月风尘的大门,黄歇这位荆楚之地的苍苍尊者,虽流逝千年,仍辉耀天地。据史料记载,黄歇是官居楚国宰相,而全国以黄歇命名的古镇仅此一家,这里区位独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民风纯朴,是闻名遐尔的全国水稻第一镇,四湖河穿城而过,景色秀丽。黄歇注重水利建设,是历史上早期上海和江浙一带的开拓者。 第三条路是从荒湖取道离湖回家。这条路上更是走过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伟大人物屈原,他学识渊博,热爱祖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楚怀王刚愎自用,是非不辨,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云梦泽。相传,屈原被流放后,沿着夏水南行,悲愤满腔,思绪难平,不觉来到湖边小墩毫口,饥饿劳累,精疲力竭,瘫软在一渔家的门前,被户主老大娘收留。屈原在此期间,天天披发行吟泽畔,写出了千古传颂的长篇抒情诗一一《离骚》。 后来“离湖读骚”成为古容城八景之一,历代吟咏的诗词多不胜记。明末清初监利诗人罗朝伟有《离湖读骚》诗一首:悲歌慷慨寄孤台,写尽离骚心未灰。除却渔翁谁是伴,兮些不胜后人哀。九十年代,在今荒湖管理区驻地建屈子祠,著名诗人贺敬之亲笔所题烫金祠名。现在,这里建设成为屈子公园,树立屈原雕像,无时不提醒我,他依然活着,永远活在全世界华人的心里。君不见,每到端午,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都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等民俗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故乡的小路,一直延伸在我心里。历经几十个军旅春秋和交通生涯的我,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深切体会,无论我在外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的罪,心心念念的还是故乡的小路。回想我那故乡的路上,处处是醉人的风景,弥漫着浓浓的乡愁,还有那淡淡的忧伤。 故乡的小路蜿蜒,悠长,是岁月在此流淌,储存着我与小伙伴们的快乐时光,洒满母亲叮咛的目光,当初我从这里摇摇晃晃走出村庄,蹒跚的脚步踩着坚定和安详。 故乡的小路,静静地躺在江汉平原的怀抱,多少次回眸,泪眼朦胧,怕童年的心事遗忘在岁月的轨道。故乡的小路,被岁月打磨的平静沧桑,千百年来默默承受父老乡亲们的踩踏,上面驶过吱呀吱呀的牛车,划过哗啦啦的小船,也驰过轰轰隆隆的汽车,在历史长河中被染成家的颜色,载着我童年的许多幻想,两边的行道树仍然是散发出泥土的清香,洗涤我外面闯荡的惆怅,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 走过了一座山,翻过了一道弯,撩出白云蓝天蓝,泥泞着青春的脚步,见证着家乡的兴盛,回荡着父母声声呼唤,独自静静地通向远方,永远延伸在我的心上。 故乡的小路很短,短得只容得下我与乡亲,故乡的小路很长,长得我祖祖辈辈多少代人都一直没有走完。 这些年走南闯北,走过路过路无数,可最美的风景还是回故乡的小路,因为那里,有我少年玩伴,有菜园里生长着高大的柿子树,有母亲春节期间浓浓卤味芬芳,有无数个夕阳下牧归的晚霞,有厢房旁边升起的缕缕炊烟,有着我无处安放的理想,有我无数美好时光记忆。它刻录着我希望有那么一天走出小村庄的美好愿望,是我不变的初衷,心灵的归途,指引着明天奋斗的去处,照亮我未来的长路。父母的希望,亲人的思念,家乡的寄托,都象母亲慈爱的月光洒满这条回乡的小路,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眼之所看,皆是遗憾。 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毛主席曾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古往今来,多少先辈们无不是从各自家乡的那条小路出发,为中华民族探索出一条富国强兵的改革开放之路,英雄人物们如同漫漫人生路上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后来人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不懈奋斗,报效国家,不负人生。 故乡的小路,一直延伸在江汉平原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庄。一踏上故乡的路,顿觉头脑神清气爽,脚下一帆风顺,心里从容不迫,总是那么亲切,总是那么熟悉,也许有风雨,有雾雪,有雷电,可是在我心里,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灿烂的风景。因为,路的那头是老家,有人在家等你。 春节再次走一走这条故乡的小路,我感慨颇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心里还有老家,回家的路在你心里。常常提醒我记得出发时的初衷,不忘故乡的小路,就永远不会走错做人的路、生活的路,就永远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找到人生幸福的路…… 世上道路万千条,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故乡的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