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机”起飞 鹏程万里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成立
战鼓铿锵催人奋进,借“机”登高春意盎然。
2月23日,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这是黄冈从“遗爱湖时代”迈向“白潭湖时代”“巴河时代”的历史新起点!
10年前,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东扩北进、跨河发展”战略,一片郊野之地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如今,地处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鄂州花湖机场对岸,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区位优势叠加凸显,利好政策叠加释放,发展机遇叠加覆盖。
站在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历史时刻,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将牢固树立“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历史交卷”的坚定信念,蹄疾步稳行致远,乘风破浪开新局,用干部职工的日夜兼程换得千年黄州不一样的精彩,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年来,黄冈市投入项目资金150多亿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拉开了临空经济区的城市“骨架”。
郊野乡村崛起临空新城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从黄冈城区驱车20分钟,过三台河大桥,向东行进约3公里,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到了。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学校、医院、社区、商超,一座现代新城伫立眼前。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前身是白潭湖片区。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胡广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过去,正是因为有了十年前市委、市政府“东扩北进、跨河发展”战略布局的科学决策,才有了今天市区空间的拓展和经营城市的巨大潜力,才有了黄冈市临空经济区的美好未来。
在“东扩北进、跨河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白潭湖片区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突出经济建设中心不偏移,保持逆水行舟、转型跨越的战略定力,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50余亿元,实现招商引资总投资额1000余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1个,在郊野乡村搭建起一座崭新城市的“骨架”。
“筋骨壮”,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年披荆斩棘,白潭湖片区坚持投融资并举、开发建设同步,建成了市体育中心、中职学校、市委党校新校区、黄州中学、市实验小学东校区、大别山医疗中心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黄冈师院城东校区等项目正加速推进,城市绿化、公交棚亭、道路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正有序开展,对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维护实施市场化购买服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筑牢了产业承载、人口聚集的坚实底盘。
“脉络通”,区位优势日趋凸显。十年栉风沐雨,白潭湖片区新建31条主次干道、263座桥梁、127公里给排水管网;坐城铁到武汉仅需28分钟,黄黄高铁通车后将缩短到15分钟;距鄂州花湖机场仅10分钟车程;临空经济区境内有2座城铁站、2处高速公路出口,巴河、长江在此交汇,形成了公、空、铁、水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花湖机场和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新区产业聚集、空间扩展速度将会呈现超常规发展态势,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体魄强”,项目建设日益加速。十年不懈奋斗,白潭湖片区遵照“一城多区、彰显特色、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理念,重点培育大健康、大金融、大数据、大文旅四大核心产业,顺丰培训中心、顺丰生活配套中心、大别山国际博览中心等硬核项目已落地开工,还有一批单体投资过20亿元的产城复合型项目正在抓紧洽谈,鄂东发展“排头兵”优势进一步放大。
“颜值高”,民生环境日渐改善。十年践行初心,白潭湖片区稳妥化解历史欠账,累计建设路口、王家湾、花园、南湖等四个还建小区及邻里中心,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揪心事,确保拆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积极推进长河、白潭湖、赤野湖和相关水系连通生态治理工程,全域生态面积达到40%以上,白潭湖水质由劣五类提升至四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迎来新的发展起点。
科学规划精耕细作临空经济
规划定位日趋完善,临空经济巨幕拉开。
2018年,鄂州花湖机场获批,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将根本性重塑全球航空货运格局。花湖机场辐射黄冈全域,老区黄冈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019年8月28日,黄冈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将临空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五大主攻方向之一,提出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距机场直线距离仅7.5公里、城市框架已经成型的白潭湖片区,成为黄冈市临空经济区首选之地。
面对重大机遇,黄冈市委市政府、白潭湖片区筹委会等及早谋划、深入对接、努力拼抢,奋斗之花结出了胜利之果。
2020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并根据《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划定黄冈市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黄州片区58.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总部供应链、现代服务业、临空制造业和大健康产业等;浠水片区16.5平方公里,重点发挥临空现代农业、智能制造。
积极对接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区控详规、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进度。深度剖析黄冈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探索适宜于临空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
引入中国铁建集团参与起步区建设,共同打造临空产业新城。2020年5月8日与中铁建投联合体签订合作协议,起步区由黄冈市与央企中国铁建合作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103.53亿元。2020年9月11日,中铁建投黄冈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已经启动实施合同约定的六大项目。
产业发展是产城融合的“生命线”,只有产业高度发展,城市才有生命力、烟火气。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以来,一大批全新领域的新兴企业汇聚一堂,招商引资热度高涨。7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有12平方公里用于发展工业。对此,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明确提出,“寸土寸金之地要优选高端项目,精心打造、精耕细作,力争实现千亿产值。”
积极争资争牌,上级支持力度空前。为筹划疫后经济重振和临空经济发展,积极谋划了7个争取政府专项债和上级专项资金项目,取得了较大突破,已发行额度1.7亿元,2个项目已纳入储备库,将于2021年发行,2个项目正在编制前期文件,争取2021年发行;2个争取后三峡扶持资金项目已入库1个,2021年将落实补助5000万元。2020年4月,积极申报全省服务业示范园区评选,经过申报、现场调研、评估等程序,白潭湖片区成功获批全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示范园区,这是临空经济区获得的第一块省级招牌。
大别山(黄冈)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在黄冈市临空经济区落户开工。图为大别山(黄冈)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
奋力实现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当下,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是黄冈市区交通区位最好、生态环境最优、要素保障最强的“黄金宝地”,在黄冈“十四五”发展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如何干?怎么干好?“我们既倍感无上光荣,更有坐不住、等不起的危机感、紧迫感。”黄冈市副市长、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王玺玮表示,我们将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明确发展定位、主攻发展产业、强化人才支撑,抢抓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在高质量发展上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发扬“三牛”精神,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将明确一个发展定位:坚持世界眼光,高标定位,立足鄂州花湖机场谋划新区,依托临空产业谋划新区,跳出黄冈谋划新区,突出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城市新区。未来3年至5年,将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鄂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协同区、武汉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聚集区、黄冈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先行区,黄冈临空智能制造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科创教育中心,为黄冈实现在全省“两个更大”的发展追求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将推进两个融合:白潭湖片区与临空经济起步区深度融合,形成以绿色生态为核心,以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为脉络,一心两片三区多组团的新发展格局;空间规划与投融资规划深度融合,推进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资源要素的有序安排和出让,不断提升临空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将坚持规划一张图,到2021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临空经济区“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形成一批重点项目库。推进与中国铁建联合体的合作共建,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坚持管理一张网,从2021年起全面实施市场化购买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投资人和市民在新区开心工作、幸福生活。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项目建设服务”的理念,确保申报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运营一批,让一个一个具体项目支撑起新区的快速发展,推进产业和人口在新区快速汇聚。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黄冈市民中心等正在加紧建设。图为黄冈市民中心效果图。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
获批时间
湖北省政府2020年7月正式批复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
湖北省委2021年1月正式批复黄冈市临空经济区管理机构
总体目标
鄂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同区
武汉都市圈现代服务业重要集聚区
黄冈市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先行区
管辖范围
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
黄州片区58.5平方公里,浠水片区16.5平方公里
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现行管辖面积58.5平方公里
白潭湖片区25.3 平方公里与东侧新增约 33.2 平方公里范围
发展目标
到2023年基本完成顺丰培训中心、生活配套中心、大别山国际博览中心等起步区3000亩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对接机场,完成黄冈市临空经济起步区骨干路网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起步区内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达到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相关指标要求。黄冈市临空经济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临空产业相对集聚,黄州、团风、浠水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到2035年,实现临空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吸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产业迈向中高端,基本建成产业雄厚、设施完善、服务高效、环境优越的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成为黄冈临空智能制造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科创教育中心。
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已建成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座现代新城伫立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