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东狮吼”本是宋人洪迈《容斋三笔》中的一则故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北宋时期,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的儿子陈慥(字季常),隐居在龙丘。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成为了好友。陈慥喜欢“蓄纳声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而陈慥的妻子柳氏,却是个“醋坛子”,每当陈慥欢歌宴舞之时,就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于是,苏轼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其中有这么几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于是,由苏轼的这首诗,演绎出了“河东狮吼”这个成语,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借以讥讽惧内的人。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前几年还被搬上了银幕,于是“河东狮吼”更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典故。
然而,你想过没有,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做“河东”狮吼,而不叫“河南”狮吼,或者“湖北”狮吼?难道主人公叫“河东”?当然不是,很多词典中都标明“河东,古郡名”。那么是不是古河东郡在湖北,或者南方其他地方?也不是,古河东郡在山西。具体说来,河东最初指山西西南部,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那么明明发生在湖北黄州的故事,为什么叫做“河东”狮吼?,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从唐宋时期流行的郡望说起。
说起“郡望”,我们以大家都熟悉的韩愈为例。韩愈,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后世人称“韩昌黎”。对于韩愈的介绍,可能有人不明白“郡望昌黎”是怎么一回事。其实“郡”是行政区划,“望”指的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郡望昌黎”也就是说,韩愈虽出生在河南,但是他的祖籍是河北昌黎,他出自昌黎的韩氏望族。据考证,韩氏一族名门望郡有两处,一是河南颍川,二是河北昌黎。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也就表明了他来自昌黎韩氏,而非颍川韩氏。
在当时,人们都以自己的郡望而自豪,都要标榜自己出自名门望族,反过来,一个地方又会因这个望族而出名,这个地方又常常成为某一个大家族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说到昌黎或颍川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韩氏一族。那么,这就很清楚了。在“河东狮吼”这个典故中,“河东”是古郡名,说到“河东”,人们自然会想到“河东郡”的名门望族。“河东”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就唐代而言,就有名将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一代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裴度、文学家柳宗元、诗人王之涣、王维、卢纶、司空图等。所以,“河东”也出现了很多名门望族,其中柳氏一族就是其中之一。
与韩愈并称的柳宗元出生在京城长安,但他世称“柳河东”,因为他祖籍是河东郡,“郡望河东”。在唐代,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提到河东,人们自然会与柳氏、薛氏、裴氏联系起来。而“河东狮吼”典故中,陈慥的夫人柳氏很可能出自河东柳氏一族。杜甫有诗句“河东女儿身姓柳”,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因此,在这里,“河东”就是柳氏的代名词。“河东狮吼”指的是柳氏发出了不满的声音。所以“河东狮吼”故事发生在黄州也就可以理解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