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中午,一名刚出生的小宝宝经诊断患有先天性膈疝。他的膈肌部位先天性缺失,导致腹腔内的小肠、肝脏、胃等脏器因压力突入到胸腔当中,病情十分危险。
情况报告给院长后,他即刻对患者进行会诊指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转院,晚了可能有生命危险!”医院派出急救车,指定专人随诊,联系接诊准备……1个多小时后,小患者被转运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入抢救“绿色通道”,下午就安排了手术。
这一气呵成、无缝对接的高效转诊模式,得益于去年12月1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黄冈市妇幼保健院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项目。
不让病人多“转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冈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来自武大中南医院的医生正在坐诊。“本来以为需要转到武汉去看病,没想到这里有武汉大医院的专家天天坐诊,我不需要两头跑了。”2月25日,到医院就诊的汪女士感到很意外。
以前,由于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市民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市民一旦患有较严重疾病,就赶到大医院就诊。
聚焦问题补短板。为改善就医环境,方便患者就医,满足全市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去年7月,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实现整体搬迁,床位增加到750张。
硬件条件上来了,但是医疗业务水平还是难以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如何让三甲医院优质资源真正下沉老区医院、让老百姓家门口看名医不再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黄冈市妇幼保健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项目应运而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冈妇女儿童医院挂牌。
“让医疗资源与技术‘跑路’,不让病人多‘转圈’。这是两家医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合作的初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冈妇女儿童医院院长叶林峰说,通过长期结对帮扶,使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技术力量、设备条件、人员结构、科研能力等达到同级同等医院先进水平,以满足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叶林峰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大内科党总支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硕导。黄冈市妇幼保健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后,市政府特聘叶林峰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冈妇女儿童医院院长。
叶林峰到任后,首先致力于打通黄冈妇幼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护人员的双向交流通道。从今年1月开始,黄冈班车每天早上6点30分出发,把黄冈妇幼医院需要进修学习的医生带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再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专家带到黄冈,8点20分坐诊;下午4点30分把武大中南医院的专家送回武汉,再把黄冈妇幼进修学习的医生接回来。“一天最多有8名武大中南医院的专家在我们这儿坐诊。”叶林峰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的到来,极大提升了医院医疗水平。“以前在黄冈做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是不可想象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教授来后,1月到现在已经做了十几台手术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冈妇女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倪吉元介绍说,针对乳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不仅精准、毒副作用少,而且治疗效果好,治疗后的病人5年生存率、10年生存率能提高20%,中度和低度危险的病人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让乳腺癌不再可怕。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专注传帮带,把医者人文精神、技术能力也传递了出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的帮助下,我们有信心完成更复杂的手术。”倪吉元说。
打通转诊“绿色通道”
“成仕,上次从我们这里转到你那里的小女孩现在怎么样了?”采访间隙,叶林峰突然想起上次转诊女孩的情况,赶忙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徐成仕医生打电话询问转诊女孩的康复情况。
1月份,一名小女孩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当时初诊怀疑是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会诊时,怀疑是脑部问题,建议再增加一项脑部CT检查。CT结果出来后,确诊为脑胶质瘤,当即在武汉安排手术。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黄冈市妇幼保健院符合转诊指征的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并检查。
“这要是在以前,需要联系那边医生有没有时间,要预约,还要看有没有床位,既耽误时间,又影响病情。”叶林峰说,“现在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接诊到手术的时间,为更有效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转到黄冈康复,开展后期治疗,这样既节约了医疗成本,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我们要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冈妇女儿童医院当成‘作品’来做,做成榜样工程。”叶林峰说,通过医联体建设,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先进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有效传递到黄冈,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升老区医护人员业务能力,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优质的诊疗和检查检验等服务,提升就医获得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