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缚住沙尘暴这条苍龙 文/熊树忾 最近,在新闻里能够经常看到沙尘暴的消息,还有与蒙古国、朝国等关于沙尘暴的争议。沙尘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很小的天气现象,也是由风蚀荒漠化引起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大自然在不断变化中,会有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增多等可能卷起沙尘的客观因素;同时,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也可能导致沙尘暴爆发的频数增加。 在“十三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各地下大力气进行整改,保持植被,保护水源,使得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但也有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譬如秦岭别墅事件,西部大开发中的负面影响等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出了问题,不一定忙着去追究责任,而应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该如何去缚住沙尘暴这条苍龙呢? 要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减少其破坏性,直至彻底做到治沙防尘,就需要有南水北调的气概,有塞罕坝人的精神,有治理大环境的有效投入,有科学有效的治理办法。 大家都知道治沙最好的办法的植树,而树成活的基础是水。没有水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了。我们不能像挖“运河”那样,把河水引到沙漠地带,但可以像埋天然气管道那样,或者像南水北调工程那样,有计划地让水流输入到沙漠地带。通过水的涵养,使绿树有成活的希望。在沙漠地带植树,还有一大难点,就是风的问题不好解决。大风起时,连人带房屋都能刮走,树如何在大风中生根并立住脚呢?可以试着做一些类似塑料树的东西,有间隔地在沙漠的边缘地区做一些防风墙,然后再将绿化面积逐步向荒漠中推进,用不断蚕食的方法,逐渐缩小沙化面积,直至变沙漠为良田。 治沙,是一项长期投资,国家财政是可以列入预算的;国有政策性也应有计划地逐年增加其信贷投入;科技部门也应像研究原子弹那样攻克治沙难题,加大科技投入。这些投入,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成绩,但只要全国人民持续努力,只要我们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只要在处理长期投入与短期投入关系的同时,下决心迈出这一步,就一定能够从沙地得到更多更好的回馈。 通讯地址:湖北省应城市农业发展银行熊树忾 邮政编码:432400 电话:13508699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