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7月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2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到2019年5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到2020年12月印发的《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的发布,充分表明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也标志着乡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又实现了农民与消费者线上线下的联动,盘活自身资源、创造型消费、定制化销售、共享经济等多种形式的创收形式,直接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数字乡村建设之下,农民增加收入的那些新机会、新形式。 1、乡村资产数字化,闲置资源创新收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导致“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发展,这些农村的闲置资源迎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了新的机会。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实施的大背景下,如美丽乡村公司这些互联网企业致力于农村资源数字化发展,为智慧农村领域作出系列生态建设,以互联网为手段,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切切实实实现农民创收。 2、产供销数字化,农产品价值升级 2021年是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二个阶段,数字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全面乡村振兴建设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种养数字化、农产品的数字化、交易物流的数字化以及消费的数字化,是农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975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5倍,全国农村网商突破1300万家,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互联网+”农产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产供销渠道,在农产品的供应链环节中,解决了更多农民的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是必然的结果。 3、定制化农业,农民增产增收拓新路 经常网购的朋友们可能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在网上买衣服,都是买家下单之后,卖家才去做,店家很少批量生产,现货很少,这是卖家们为了防止压货、滞销。对从事农业的朋友们来说,尤其是小农户,最害怕的也是农产品滞销。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户着手“定制化农业”,私人订制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从传统的自产自销到产品订制、定向销售的转变,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宽了道路。 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数字乡村建设展现出巨大潜力,农业数字战略的机遇期,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农民必将是数字乡村红利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