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153|回复: 1

【原创书评】生命的本色,生活的滋味:读涂阳斌、涂阳文《本味》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0

882

主题

6754

帖子

675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56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4-7 18: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书评】生命的本色,生活的滋味:读涂阳斌、涂阳文《本味》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曾德雄   发布时间:2021-04-06

几个月前在朋友圈得知《本味》即将出版,立即向阳斌大叔预订一本,日前收到,一气读完。

最爱读的是描写家乡柳李的文章,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是一个村的。柳李是江汉平原无数村庄中的一个,由七个自然村合成,取一头一尾的柳湾、李家剅而得名。柳湾被一分为二,成为柳李一队、二队,阳斌大叔他们是一队,我们是二队。但因为原本就是同一个湾子,所以一队二队的宗亲血缘关系可谓“犬牙交错”。阳斌大叔的母亲姓曾,是我们曾家的姑奶奶,是我奶奶口中的“菊姨(读丫)”,小时候时常看见她来我们家走动。我现在还记得很小的时候不知得了什么病,请姑奶奶给我“拨羊毛庁”,好像是用针穿过胸口的表皮然后将线一拉,效果立竿见影,到今天都不明白是什么原理。我母亲姓涂,也是“阳”字辈,所以一直对他们以舅舅相待,几年前他们的老二涂阳武还打趣我们姐弟“外甥不认舅”。他们姐弟四人,最大的大姐叫贤姑,有一年过年他们老屋的春联横幅就是“文武斌贤”四个字,文、武、斌都是我父亲的学生。

正因为都是熟悉的人和事,所以《本味》读起来特别亲切。《我忆念的乡村小学》写的就是柳李小学,先前就在网上读过,这次又一字一句重读一遍,亲切如故。那些老师几乎都教过我,都是异常熟悉的名字,其中就有前不久去世的林老师。有段描述令我难忘:孩子们放学后,老师在学校打一会篮球,然后在学校门前的河沟打点水冲凉,再躺到乒乓球桌上海阔天空畅聊。我那时属于已经放学的“孩子们”之列,无法感受这样的乐趣,但书中描写的情景却令我心驰神往,这绝对是人生有数的惬意时刻,值得永久珍念。大约是八十年代末那几年,我放暑假回去经常去学校玩,阳文叔在学校当老师,我们晚上就在那片树荫下一边乘凉一边聊天。那时国民素质是个热点话题,我们就很严肃地探讨素质到底是什么。

兄弟俩都凭不懈努力从乡村小学进入政界,同时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在自己的位置上践行中国传统的“三不朽”,不过他们是真立德、立真德;真立功、立真功;真立言、立真言,关键在这个“真”字。何为真?我的理解就是不自欺、不欺人,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下笔成文,都一秉初心,不改本色,丝毫不见我们中国文人身上常见的那种道德自恋与权力意志的“乡愿”酸腐气,而是诚明透亮、坦荡磊落,真正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我不知这一路走来有何甘难辛苦、心酸委屈,但“吾道一以贯之”却显而易见。

他们对于写作似乎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信仰,让我时常想起小时候敬惜字纸的古训(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老人告诫不准用有字的纸擦屁股,说擦了以后就认不得字了)。有一年我和堂兄(也是阳斌大叔的学生)从武汉放寒假回家,路过仙桃(那时还叫沔阳)去阳斌大叔那里玩,他家饭桌上居然放着一本打开的《人民文学》,令我侧目。那时他已进入政界,却矢志如故若此。
写得多,写得勤,写得也非常认真。在《本味》中他们多次提到语文教师出身带来的“文字洁癖”。他们的《井冈山毛竹赞》《大味必淡——再读孙犁》《老外婆》入选四川的《金色校园》高中生读本,让他们一再告诫自己“为了不误人子弟,今后下笔当慎之又慎”。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跃然可见。

记录有之,启人深思的文字当然也随处可见。我印象最深的是《过黄侃故里》。作者拜谒蕲春黄侃故里,想跟乡邻聊一聊这位著名的民国国学大师,却被抢白“什么黄侃白侃?!”后来作者读到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才略疏心结。余秋雨的这篇文章提到他家乡浙江余姚出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这些天下大儒,但近世乡人对他们却几乎一无所知,“我在长大后对这个现象反复咀嚼,消解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文化梦想。”“高层思维再精深,如果总是与山河大地的文明程度基本脱节,最终意义又何在?”这个问题是非常深刻的,尤其在全球化刚刚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之世:获胜的、占上风的或许并不必然是精深的“高层思维”,而是人数占绝对多数的“山河大地的文明”。果真如此,我们还需要发展精深的“高层思维”吗?还是干脆舍弃梦想,一头扎进“媚俗”的世俗机巧功利之途?可是如果没有精深的“高层思维”,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又从何谈起?很纠结。

前不久阳斌大叔在朋友圈请大家为他今后的写作提供建议,我建议他们多写柳李。其实与其说是建议,还不如说是期盼。每次读到他们写柳李的文章,我都如获至宝,就像有一次在仙桃的一家宾馆居然在里面摆放的杂志上读到阳斌大叔写柳李的文章,刹那间产生他乡故知、不期而遇的美好体验。

衷心期盼这样的美好体验常有常新、永不停歇。

(《本味》,涂阳斌、涂阳文著,武汉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本文作者:曾德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文所所长,哲学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70

帖子

9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94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21-4-14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分享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