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创新执法大练兵比武模式,聚焦多角度同台竞技、科技练兵,深化实战练兵,把执法“大战场”作为练兵“大课堂”,以各类执法专项行动为载体,通过现场执法大练兵、线上培训、案卷评审、创新执法方式及规范平台管理等多种方式,强业务、练硬功、提效能,按下了湖北模式“快进键”。黄冈市不甘人后,紧紧围绕省执法监督局年度执法工作要点,以执法大练兵为手段,努力开创生态环境执法新局面。
以“培训”为抓手,强业务
收到省厅关于执法大练兵工作方案后,黄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市支队)支队长第一时间组织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内遴选出4名尖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了强训计划,安排市支队经验丰富的执法干部以理论培训结合现场教学方式,提前组织参赛人员以“检查要点清楚、法律法规熟知、业务知识过硬”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在线数据造假、未正常使用环保设施、VOCs污染检查、企业偷排偷放等省厅执法大练兵重点考核的八项执法检查要点、细节、难点等具体内容进行了5天的系统培训、现场教学,帮助执法人员厘清检查思路,明确执法方式。
以训促战,在精准、专业培训基础上,市支队以省执法工作要点为指南,实践性的合理制定了黄冈市2021年培训方案。并按照工作计划按时开展执法行动,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是黄冈市生态环境系统大练兵的重要环节、也是常态化动作,此前黄冈还重点围绕今年以来实施的《长江保护法》和新修订的新《固废法》等开展了多次专题学习。同时,为确保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熟知与掌握,参赛执法尖兵对2020年执法大练兵知识竞赛错题库进行反复温习,力争补齐尖兵存在的执法短板。同时,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全员按照要求对线上培训课程进行了集中学习,并单独制定了全市培训(每月一课),由支队长首讲后,副支队长、大队长轮流授课。“磨刀不误砍柴工”,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以培训强业务的决心前所未有。
现场培训的同时,授课人还与参训人员积极互动,通过现场答疑的方式解答参赛人员日常监管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确保参训人员弄懂学透,达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的预期效果。这种紧贴执法实践的现场培训,让一线执法人员在执法现场强化专业知识、增长业务技能、提升执法水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以“实战”为载体,练硬功
实战练兵,以战领训。执法专项行动是湖北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抓手,也是执法大练兵的“主战场”,在执法现场,执法人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贯通运用到执法检查中,通过检查查漏补缺、不断提升。执法人员在深入检查企业的同时,针对执法现场容易出现的漏洞及遇到难题、新题,及时在工作群进行沟通,专业人员远程实时指导,合力破解执法难题,助力执法人员既精准发现问题,又能够发现工作短板、弱项,第一时间整改提升。
新修订的《固废法》实施后,市支队县市区大队立即组织开展了危废现场执法教学,选取了2家典型涉危废企业开展现场“解剖式”执法检查。通过现场检查、细节分析、集体推演,从执法思路、逻辑验算、线索使用等环节,帮助执法人员厘清涉危废企业的检查思路,引导执法人员从现象执法向过程执法转变,为提升危险废物专项执法能力提供了鲜活案例,推动实现打一仗进一步,培养一批人才的练兵目标。
同时,市支队有针对性的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固体废物、在线数据造假、企业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VOCs等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实战”练硬功。
以“科技”为支撑,提效能
市支队九大队每天对在线监控系统中企业在线数据超标(异常)情况进行梳理,在线监测系统一旦出现报警立即进行现场核查检查,发现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第一时间查处。执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升,避免了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遍地撒网式的执法。
为进一步强化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黄冈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化应用,加强“非现场”执法手段运用,在线监测报警、远程执法、无人机飞检、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智能化系统,创新性建立了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以本次执法大练兵为契机,参赛人员全部熟练掌握了无人机的使用,下一步,市支队将在全市范围内强化无人机的推广和使用学习。
市支队将通过多种非现场监管手段,进一步丰富完善科技执法方式,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助力生态环境执法铁军建设,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一步,市支队将在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坚决完成省执法监督局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加强对环保手续不全、违法排污、超标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行为的监管,以督促企业整改优于行政处罚的方式,以各种非现场监管的方式创新执法方式,全力消除环境隐患,确保我市环境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