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世纪,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茶叶之路的起点,是汉口这个"东方茶港"。 汉口处于中国茶叶产区的中心地带,且拥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 汉口茶之始兴,在1840年前后。最早,徽州商人在汉正街泉隆巷开设汪同昌茶叶店、新街王益茂茶叶店和武场朱谦益茶叶店。随后,湖南、福建及鄂南的青茶来汉,紧接着山西、广东商人开始来汉口经营茶叶。 他们的茶叶除卖给茶叶店或外地客商外,还从事长途贩运。晋商贩往西北的新疆、蒙古及中俄边境的恰克图,粤商则南下广州,将茶卖给外国客商。 汉口茶盛时,“湖南茶溯湘江、沅江、澧水,陕甘茶循汉水,江西宁州茶及安徽祁门茶溯江而上,四川茶顺江而下,麇(qún)集于汉口。”当时江面停泊的茶船,多时达25000只,蔚为壮观。 正可谓“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 历史记载清初汉正街市盛况:“街市每年值茶时,甚属盛望。届时则各地茶云屯雾集,茶栈客栈俱属充满,坐轿坐车络绎道路,比之平日极为热闹……” 有文章这样说:“当年汉口,茶馆之多可能位居中国之首。每到茶季,汉口江滩边制茶、运茶的工人数以千计,从黄陂、孝感、洪湖、五峰以及英山等地的家属都赶来汉口,打一季的茶工。”一时间,百里江滩,十里港口,人头攒动,穿梭往来。茶叶担夫,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络绎不绝,展现汉口茶港繁荣忙碌景象,弄得汉口满城茶叶飘香。 《汉口竹枝词》曾记载:清道光末年(公元1841年-1850年),以汉正街为商业主体的汉口茶市已经是“无数茶坊列市开,早晨开门夜深关”了。茶馆遍地开花,显示了当时汉口茶港茶叶贸易的繁荣和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