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为官多年,却始终不善理财,自嘲“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贬谪黄州之后,失去了正常的俸禄,微薄的积蓄按最节俭的生活也快支撑不住了,日子开始捉襟见肘。
面对生活压迫,苏轼打算自食其力,做个躬耕自给的农夫。正好此时来看望他的穷朋友马梦得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一块废弃的营地,约有五十多亩,可以辟做农场。地在黄冈东城门外,这是一片颓垣草棘、满目瓦砾的荒地,苏轼的农夫生涯开始了。
苏轼很有建筑天份,他根据地形地势,规划了种植和安家的蓝图。而且老天特别垂青,地上的枯草烧尽处,居然有口暗井。不仅如此,久旱之后,一夜大雨,第二天便发现有道微泉循着旧流流经苏轼的那片园地。农耕最重要的水源解决了,真是喜从天降。
辛苦的垦植工作开始了,能够帮苏轼忙的,除了马梦得外,也只不过潘丙、郭遘和古耕道这三个黄州新知。田地垦成,已是深秋,种稻已是来不及,只好先种麦子。有老农指导苏轼种麦,苏轼自是感激不尽。
苏轼夫妇都是农家出身,除了种麦,其他耕种常识还是很丰富的,从士大夫到老农少走不少弯路。苏夫人还曾经医好了牛病,挽救了重要农耕资源。
苏轼所垦之地因是荒地,本无地名,因在黄州城东门外,而且白居易icon做忠州刺史时,有《东坡种花二首》,又有《步东坡》诗:“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向来喜欢白居易,忠州和黄州又都是谪地,更巧的是皆在城东,因此苏轼就给这个乡野之地,命名为“东坡”,自称“东坡居士icon”,亦是从此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