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537|回复: 0

[今日蕲春] 托起山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722

主题

2738

帖子

41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5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1-6-2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以思想破冰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突围。位于大山深处的大同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突“产业体系不优”之围,破“观念陈旧”之冰,走出了一条“红色引擎”推动“绿色产业”崛起的新路子。

      李山村:打破“只种茶”惯性思维
      
     近段时间,大同镇李山村党员田飞雄正带着当地村民在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忙着除草、施肥,提高猕猴桃的挂果率。别看村民现在热情高涨,两年前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种植猕猴桃的。
   
         大同镇李山村党员 田飞雄:老百姓只认可茶叶,所以引进老板种猕猴桃,老百姓不愿意把粮田抽出来,怕种猕猴桃没有收成。
     
     
   
   

       李山村一向以茶叶而闻名,发展产业就得种茶,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惯性思维。为了实现产业多元化,拓宽致富门路,李山村“两委”决定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党员带头示范,调动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
      大同镇李山村党员 田飞雄: 通过党员带头,做工作,党员带头抽田出来,把这个猕猴桃普遍的大规模种植起来,所以我们村种了500亩猕猴挑,现在挂果都挂了300多亩,老百姓实现从以前不愿意种、到愿意种,到大规模种的局面。

    大桴村:“空壳村”到“产业村”的蜕变
   
     思路决定出路。大同镇大桴村以前是个无资源、无产业的空壳村,老百姓生活靠帮扶。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大桴村党支部以“能人回乡”工程为契机,邀请大同籍能人朱党生回乡抱团发展,筹资200万元打造红心梨基地,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一门心思把红心梨发展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
      
     大同镇大桴村红心梨基地负责人 朱党生:经过农科院,这土地我拿去全部检测了,只适合种梨子。我这种梨子全部是公司技术指导,修剪,施肥,打药,从以前都不懂到现在全部都懂,现在梨子第三年了全部挂果了。在我心目中不是我一个人富了就富了,要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眼下,红心梨即将成熟,金灿灿的梨子挂满枝头。满山的梨子喜获丰收,基地管理员田术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大同镇大桴村 村民 田术谷: 年收入有三万元左右。在大忙季节,临时的有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在门口就可以找到事情做。过去说,没事情做就懒,现在有事做是忙不过来,人向钱看,有了钱就有奔头。





康养精品街实现产销一体化
       统一种植,还得统一销售。今年,大同镇建成一条康养精品街,鼓励商户与农户合作,推行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在大同镇康养精品一条街,当地老百姓种植的特色有机产品可以卖到这里,然后进行统一包装。对外销售。有了这条中转站,老百姓销售有了渠道,产品品牌也得到了提升。
   
     商户 陈静:这个产品一共涉及16个村,老百姓的产品都拿到这儿来,经过加工之后再卖出去,老百姓的产品不愁卖,我们也不愁销,我们和老百姓实现合作共赢。

     店主陈静长期与干菜大户合作,对系列干菜搭配,包装售卖,让大同的“荆蕲味”牌干菜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门店店主 陈静:这个干菜礼盒卖的是最好的,我们刚开业,今年卖了几千份出去,顾客吃了还想要,我还催着老百姓不停的给我们供货。开店到现在收入蛮客观的,差不多10来万左右。

      红色大同,绿色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同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思路,突“产业体系不优”之围,破“观念陈旧”之冰,保护山水资源,深挖特色品牌,拓宽销售市场和发展空间,把红色文章做得更“红”,把绿色产品做的更“绿”。如今,南冲的石榴、板溪的枇杷、柳林的雷竹、王街的向阳桃、鲍山的有机稻等一批绿色有机产业增添发展新活力,托起山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